第6章 狂生献计

陈留城外的汉军大营被初冬的薄雾笼罩,篝火在潮湿的空气中挣扎着吐出暗淡的火光。刘邦搓了搓手,呵出的白气在胡须上结了一层细霜。已经围城七日,陈留依旧城门紧闭,城头上秦军的黑色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沛公,粮草只够三日了。“萧何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掩饰不住的忧虑,“若再攻不下,只能撤兵。“

刘邦盯着远处高耸的城墙,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咕哝。三天前的那场强攻还历历在目——云梯被推倒,滚油如雨般泼下,周勃的肩膀被沸油烫得皮开肉绽。五百名精锐,回来的不足两百。

“再攻一次。“刘邦咬着牙说,“这次我亲自带队。“

萧何正要劝阻,营门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衣衫不整、披头散发的中年男子正与守卫推搡,醉醺醺的声音穿透晨雾传来:“刘季呢?让刘季出来见我!好酒...再来一壶...“

刘邦皱眉:“何人喧哗?“

樊哙大步走来,脸上带着又好气又好笑的表情:“大哥,有个醉鬼非要见你,自称什么'高阳酒徒',说你若不见他,定会后悔。“

“高阳酒徒?“刘邦嗤笑一声,“打发走。现在没空理会这些狂生。“

张良却突然放下手中的竹简:“沛公,高阳郦食其乃当地名士,虽行为放荡,但素有奇谋。不妨一见?“

刘邦犹豫片刻,终于挥了挥手:“带过来吧。若只是个醉鬼,扔出去便是。“

片刻后,那个醉醺醺的男子被带到中军帐前。他约莫五十岁上下,一身儒生打扮却邋遢不堪,衣襟上沾满酒渍,腰间挂着个空酒葫芦。但当他抬起头时,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丝毫不见醉态。

“你就是刘季?“男子毫不客气地打量着刘邦,竟不行礼。

樊哙怒喝:“大胆!敢直呼沛公名讳!“

男子哈哈大笑:“名讳?不过是个泗水亭长,摆什么臭架子!“

刘邦不怒反笑,挥手制止了要上前拿人的卫兵:“先生既来,必有教我。不知如何称呼?“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男子拍了拍空酒葫芦,“人称'高阳酒徒',好过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刘邦示意侍从取酒来:“既如此,先生与我共饮几杯如何?“

酒过三巡,郦食其脸上的醉意更浓,但眼神却越发清明。他突然将酒爵重重一放:“刘季,你想怎么打陈留?继续强攻?“

刘邦眉头一跳:“先生有何高见?“

“高见没有,蠢见倒有一则。“郦食其咧嘴一笑,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你可知陈留守将是谁?“

“秦将赵贲。“

“错!“郦食其拍案而起,酒水溅了一地,“是赵贲的妻弟李由!此人贪财好色,胆小如鼠,却偏偏爱装出一副忠勇模样。你若强攻,他必死守;但若有人入城说降...“

萧何忍不住插话:“说降?秦法严苛,降者诛三族。他怎敢投降?“

郦食其神秘地笑了:“正因秦法严苛,关中百姓怨声载道。李由家眷皆在咸阳,若有人告诉他...咸阳已乱,赵高弑君...“

帐内一片寂静。刘邦眯起眼睛:“先生此言当真?“

“真假不重要。“郦食其凑近刘邦,酒气喷在他脸上,“重要的是他信不信。“

张良突然开口:“郦先生欲亲自入城?“

郦食其哈哈大笑:“还是张良懂我!给我一壶好酒,我这就去会会这位李将军。若三日内城门不开,你们大可继续强攻。“

刘邦盯着郦食其看了良久,突然起身一揖:“既如此,拜托先生了。“

正午时分,陈留城门开了一条缝,郦食其摇摇晃晃地走了进去,腰间新装满的酒葫芦随着步伐左右摇晃。刘邦站在箭楼上,看着那个略显滑稽的背影消失在城门内,心中莫名升起一丝不安。

“沛公真信他能说降李由?“周勃肩上缠着绷带,语气充满怀疑。

刘邦没有回答。他转向张良:“子房以为如何?“

张良轻抚长须:“郦生虽狂,但非常人。昔年我游历至陈留,曾闻其名——表面放浪形骸,实则胸有韬略。“

“希望如此。“刘邦叹了口气,“传令下去,准备攻城器械,三日后若不降,全力进攻!“

三日转眼过去。第三天傍晚,刘邦正在帐中研究地图,突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樊哙掀帘而入,满脸兴奋:“大哥!城门开了!郦先生派人来请我们入城!“

刘邦猛地站起,案几上的地图被带起一角:“当真?“

“千真万确!李由已经下令开城投降!“

刘邦立刻召集众将,只留少量兵力守营,亲自带队前往陈留。暮色中,陈留城门果然大开,城头黑旗已经换成白幡。郦食其站在城门处,身边是身着便服、面色苍白的李由。

“沛公!“郦食其高声招呼,哪有半点醉态,“李将军愿弃暗投明,共诛暴秦!“

刘邦下马,警惕地扫视四周。城门内秦军士卒已经卸甲,并无埋伏迹象。他走到李由面前,后者立刻跪地行礼:“罪将李由,愿效犬马之劳!“

刘邦扶起李由:“将军深明大义,何罪之有?“他转向郦食其,眼中满是询问。

郦食其凑近低语:“李由已信咸阳大乱,又贪生怕死。我许他若降,不仅保命,还可为将。“

刘邦会意,高声宣布:“李将军既降,仍领旧部,为我帐下先锋!“

当夜,陈留府衙内大摆宴席。刘邦高坐上首,李由、郦食其分坐两侧。酒过三巡,李由已经醉得东倒西歪,拉着刘邦的手絮絮叨叨:“沛公...不瞒您说...若非郦先生告知咸阳已乱...下官是万万不敢...“

郦食其突然咳嗽一声,打断了李由的话:“李将军醉了,来人,送将军回府休息。“

待李由被扶走,郦食其立刻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神色凝重:“沛公,请看此物。“

刘邦展开帛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萧何凑过来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这是...章邯给李由的密信!“

“正是。“郦食其压低声音,“我在李由书房暗格中找到的。章邯已知我军西进路线,命李由死守陈留,待其主力回援,内外夹击...“

刘邦的手微微发抖。密信中提到汉军兵力、行军路线,甚至包括几位主要将领的名字——这些情报如此详尽,绝非外人所能知。

“军中有内奸。“张良一针见血地指出。

帐内一片死寂。刘邦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萧何、张良、樊哙、周勃、卢绾...这些都是他最信任的兄弟,谁会背叛他?

“此事暂且保密。“刘邦缓缓卷起帛书,“子房、萧何留下,其他人先退下。“

众人告退后,刘邦将帛书放在案几上,手指轻轻敲打:“二位以为,内奸会是谁?“

萧何摇头:“在座诸位都是生死之交,断不会出卖沛公。“

“未必是在座之人。“张良沉思道,“军中万余人,保不准有谁被秦军收买。又或者...“他欲言又止。

“或者什么?“

“或者是项羽安插的眼线。“

刘邦心头一震。确实,项羽对他素来猜忌,安插耳目再正常不过。但眼下没有证据,胡乱猜疑只会动摇军心。

“无论如何,陈留已得,我军有了立足之地。“刘邦转移了话题,“下一步该如何走?“

萧何立刻展开地图:“陈留乃交通要道,粮草充足。可在此休整数日,然后向西取颍川...“

“不。“郦食其突然打断,“应立即南下攻宛城!“

“宛城?“刘邦皱眉,“为何舍近求远?“

郦食其蘸着酒水在案几上画了几道:“宛城乃南阳郡治,得之可控制整个南线。且守将齮,残暴不仁,百姓怨声载道,易攻难守。若得宛城,我军退可守,进可攻,更可威慑关中!“

张良眼前一亮:“郦先生高见!且宛城粮草器械充足,正可补充我军所需。“

刘邦看着案几上渐渐干涸的酒痕,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关中的新路径。他抬头看向郦食其,这个满身酒气的狂生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好!就依先生之计,南下攻宛!“刘邦拍案而起,“不过先生这次可别再孤身犯险了。“

郦食其哈哈大笑:“沛公放心,老夫这把老骨头还想多喝几年酒呢!“

夜深了,宴席散去。刘邦独自站在陈留城头,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西进之路依然漫长,但有了陈留这个据点,有了郦食其这样的奇士相助,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一片雪花飘落在他的鼻尖上,冰凉刺骨。刘邦抬头望去,漆黑的夜空中,无数雪花正悄无声息地落下,覆盖了城墙、战旗和远处曾经血流成河的战场。

“下雪了...“刘邦轻声自语。他想起小时候,每当下雪,母亲总会煮一锅热腾腾的羊肉羹。那时的日子多么简单,一个泗水亭长的儿子,最大的烦恼不过是父亲的责骂和私塾先生的戒尺。

如今,他已是万人之帅,肩负着无数人的性命,前路凶险莫测。但奇怪的是,此刻站在陈留城头,刘邦心中竟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笃定。

白蛇鳞在贴身口袋里微微发热。赤帝子的传说,或许不只是传说?

“沛公。“身后传来张良的声音,“天寒地冻,该休息了。“

刘邦没有回头:“子房,你说我们真能打到咸阳吗?“

张良沉默片刻:“《周易》有云:'君子豹变,小人革面'。秦政暴虐,民心已失。沛公若能以仁义为先,何愁大业不成?“

仁义...刘邦咀嚼着这个词。他刘邦,一个市井出身的浪子,真能行仁义之师吗?

雪花越下越大,覆盖了城墙上的血迹,也暂时掩盖了前方的道路。但刘邦知道,雪化之后,路还在那里,等待着他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