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写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
- 谌畅
- 1886字
- 2025-05-16 17:31:29
杨坚代周
1 杨坚登场
隋朝的勃兴与发展离不开北周(公元 557—581 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北周政权衍生于东西魏争霸战争。西魏宇文泰去世后不久,其侄子宇文护拥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觉称帝,建立了北周,定都长安。在第三位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的统领下,北周一方面整理内政,罢斥佛教,扩大农业生产,增强国力;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在与北齐的较量中迅速占据了上风。北周武帝南征北讨,最终击溃北齐主力,俘虏了“无愁天子”高玮,北齐灭亡,北周重新统一了中国北方,这一年是公元 577 年。
正当宇文邕调转兵锋准备消灭南陈时,却突然患了重病,英年早逝。继承皇位的北周宣帝宇文赟(yūn)是一个暴君,暴虐荒淫,弄得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导致了政局动荡。好在宇文赟很快将自己折腾死了,政权落入北周静帝的手中,但他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在内政不稳、外有强敌的环境下,北周朝廷的局势并不稳定,皇帝的位子也受到了旁人的垂涎,其中杨坚是最主要的代表。

▲隋文帝像 唐·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卷》
杨坚是杨忠的嫡长子。杨忠是跟随北周创始人宇文泰多年的老臣,是关陇贵族的核心成员,被封为随国公。杨坚长大成人之后,担任过很多重要的职位,杨忠死后,杨坚更是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北周朝廷屡立战功,成为北周朝廷的核心人物。北周武帝更是为自己的儿子宇文赟选聘了杨坚的女儿作为太子妃,杨坚与皇帝成了儿女亲家,身份更为显赫。北周武帝驾崩之后,北周宣帝宇文赟继位,杨坚的女儿成为皇后。
因为杨坚在朝廷中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北周宣帝对他非常不满,多次想杀了杨坚,但是都没有成功。在北周宣帝驾崩之后,杨坚展露出改朝换代的心思。他以皇帝外公的身份辅政,出任大丞相一职。出掌朝政后,他利用高明的政治手法打击朝堂上的对立面,平定了地方上忠于北周皇室的尉迟迥(yù chí jiǒng)、司马消难、王谦的联合起兵,清除了在野的北周藩王势力,排除了自己篡位的最后障碍。公元581 年,北周静帝被迫禅位给了杨坚。杨坚称帝,改元开皇,国号隋。中国历史上威名赫赫的隋朝由此建立,杨坚就是隋文帝。
2 隋朝初期的制度与改革
隋朝建立之后,杨坚迅速改变了北周后期刑罚苛酷的政策,以宽和的政治举措治理国家。同时,杨坚任用高颎(jiǒng)等有能力的大臣,努力推行改革,朝堂风气出现了很大变化,展现出新兴王朝的勃勃生机。
在改革过程中,杨坚努力减少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建立起较为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让老百姓都能享受相对公平的权利。同时,杨坚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积极改革中央官制,废除了三公九卿制,开始实行五省六曹制。五省六曹制让权力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又互相牵制,这样不仅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官员权力过大的问题。
土地和农民问题是直接关系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议题。在土地制度方面,杨坚继续按人口分配土地,积极推广“均田制”,并在推广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从而让更多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均田制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并不是隋朝的首创,而是从北魏时期就开始实行了。
杨坚下令推行“大索貌阅”制,大索貌阅是严密清查户口的一项措施,还对户籍人数进行清查,以了解国家真实的人口情况。通过对人口的清查,朝廷扩大了税收来源,增强了经济收入。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杨坚还在大臣的建议下多次减免税费,轻徭薄赋,鼓励老百姓种植庄稼,稳定经济发展。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隋朝政府还试图增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努力为农民设立常平仓、义仓,丰年贮存粮食,在老百姓收成不好的时候提供帮助。
五省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和内侍省。六曹则是指吏部、度支(户部)部、礼部、兵部、都官(刑部)、工部,这几个部门归尚书省管。

▲隋朝五铢钱
隋文帝为了推动国内经济的复苏,还改革币制,铸造标准的五铢钱(又称开皇五铢),统一度量衡,尽力将全国市场统合起来,改变地方势力各行其是的现实状况,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使百姓能够了解国家的法律,隋文帝还委派苏威等人编纂了《开皇律》,命令大臣们借鉴魏晋南北朝各代法律的优点。公元 581 年,门类齐全的成文法典《开皇律》完成了,从法律角度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了规定,社会风气在法律约束下出现了一定的转变。
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杨坚试图出兵对付塞外的突厥,消灭南方的陈朝,完成国家的统一。为了达成目标,隋文帝在稳定府兵制这一根本军事制度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军事改革,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为统一全国做好了准备。
在隋朝君臣的不懈努力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国家出现了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盛世景象,全国统一的大幕逐渐被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