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落第与初识

(一)朱雀门惊变

三月初七的汴京,虽已至初春,但寒意仍未消退,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然而,朱雀门前的槐树却似乎并未受到这春寒的影响,它们早已迫不及待地绽出嫩绿新芽,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春天的到来。

柳永身着一袭青衫,手持考卷,站在宣德楼前。他的额头微微出汗,将手中的考卷都浸湿了。那考卷上的字迹有些模糊,显然是被汗水浸透了。柳永紧紧地攥着考卷,仿佛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一般。

清晨的微风轻轻拂过,柳永的青缎幞头被吹得微微掀起,露出了他额角渗血的疤痕。那疤痕在他苍白的皮肤上显得格外刺眼,让人不禁心生怜悯。这疤痕,是他昨夜在崇文院彻夜苦读时,不小心被烛台烫伤的印记。

柳永彻夜未眠,只为了能在今日的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深知科举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然而,此刻的他,心中却充满了不安和焦虑。

“第七十九名!“礼部官员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喧闹的人群中炸响。

柳永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榜纸上那墨迹未干的“柳三变“三个字,仿佛要将它们刻进自己的灵魂深处。

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现代书房里那本《乐章集》扉页上的批注:“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柳永心中的迷雾。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对名利的不屑一顾,想起了自己对诗词歌赋的热爱,想起了自己在这繁华世界中独守的那一片宁静。

然而,就在这时,他腰间悬着的祖传玉佩突然发出一阵滚烫的热量,仿佛要将他的身体灼烧。他低头看去,只见那玉佩上原本细微的裂纹此刻竟渗出了淡金色的流光,如同流淌的金水一般。

柳永心中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这是穿越者独有的时空震颤。难道说,他即将回到现代?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有对这个时代的不舍,也有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但更多的,还是对那本《乐章集》的牵挂。

如果他真的回到了现代,那么那本珍贵的古籍又会如何呢?

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笑,如同一股汹涌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场面。这笑声像是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的嘲笑和讽刺,让人不禁心生好奇。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最终落在了翰林学士王禹偁身上。只见王禹偁面带愁容,不住地摇头叹息。这位以才华横溢著称的才子,曾经在他的词作《点绛唇》中写下了“雨恨云愁”这样的词句,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然而此刻,他却用一块洁白的绢帕紧紧地捂住口鼻,似乎想要避开某种令人厌恶的东西,就像在躲避一场可怕的瘟疫一样。

再往远处看去,晏殊的骏马正疾驰而来。马蹄声清脆而响亮,仿佛要踏碎那坚硬的青石板路。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飞了汴河码头正在觅食的一群白鹭。它们扑扇着翅膀,惊慌失措地飞向天空,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二)樊楼醉影

暮色浸透汴河时,柳永踉跄着跌入樊楼。雕花木梯吱呀作响,三楼雅间的珠帘后飘来《鹤冲天》的唱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歌妓的云鬓垂落珠翠,正对着满座纨绔子弟抛洒桃花眼。这阕词,应当用龙涎香来吟唱,方能彰显其高雅之韵。柳永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抓起案几上的琉璃盏,毫不犹豫地将其中的西域葡萄酒泼向那精美的画屏。

酒液如同一股清泉,顺着吴道子绘制的《霓裳羽衣图》蜿蜒流淌,仿佛在那仕女的裙裾处凝结成了一抹血色的痕迹,与图中仕女的华服相互映衬,更显凄美。

满座宾客见状,皆惊愕不已,一时间,席间哗然,议论纷纷。然而,柳永却恍若未闻,他的目光穿过那被酒液浸湿的画屏,直直地落在了屏风之后。

只见屏风缓缓转动,一个执琵琶的女子从后面转出。她身姿婀娜,步履轻盈,宛如仙子下凡。女子的黛眉微微含颦,似有无限愁绪,而那鬓边的海棠花簪,却比她眼底的秋波更为艳丽动人。

老鸨的叱喝声戛然而止。陈师师指尖拂过柳永泼洒的酒痕,琵琶弦突然迸发裂帛之音:“这阕《鹤冲天》,倒像是用秦观先生的《满庭芳》改的。“她鬓间金步摇摇晃,映得柳永幞头上的刺绣牡丹黯然失色。

(三)州桥夜泊

五更梆子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柳永此时正醉倒在州桥上。汴河的水面倒映着启明星,波光粼粼中,仿佛有无数细碎的金箔在浮动。仔细一看,这些金箔其实是沿岸酒肆倾倒的残酒,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金色油膜。

柳永迷迷糊糊地解下腰间的玉佩,随手一扔,玉佩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扑通”一声落入河中。令人惊讶的是,玉佩在入水的瞬间,原本光滑的表面突然出现了一道裂痕,而从这道裂痕中,竟然溢出了一道耀眼的金光。这道金光在水中迅速游动,仿佛有生命一般,最后竟化作了一条锦鲤。

这条锦鲤通体金黄,鱼鳞片片闪耀着光芒,仔细观察,每一片鳞片上都刻着柳永《乐章集》中的残句。这奇异的景象让柳永瞪大了眼睛,他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就在这时,一个清泠的嗓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公子可是在等钱塘潮?”柳永猛地回过神来,只见一个身着狐裘的女子正提着鎏金暖炉,蹲在桥栏边。她的狐裘下摆沾着些许晨露,显得有些湿润。

柳永定睛一看,发现这女子面容姣好,气质高雅,尤其是她腕间戴着的一只银镯,上面刻着“三变”二字。这两个字与柳永玉佩上的裂纹竟然完全吻合,仿佛是天作之合。

柳永望着她解开琵琶囊,露出半幅泛黄的《西湖十景图》。画中雷峰塔的倒影里藏着小字:“丙申年仲夏,与三变兄共摹东坡居士笔意“。他忽然记起这是穿越前在博物馆见过的赝品,落款处分明是现代印刷体。

(四)醉仙楼谜局

七日后重开科考,柳永却在醉仙楼醒转。陈师师正将糖霜撒在《望海潮》词稿上,那些“市列珠玑“的句子在蜜饯浸润下,竟显出血色批注:“此词若传,必遭天谴“。

窗外传来净街鼓声,柳永掀开窗纱,见百余名举子跪在宣德楼前。王禹偁正在宣读诏书:“柳永狂悖,永不叙用“。雪花突然纷扬而下,却不是寻常鹅毛——每片雪都裹着细小金屑,在掌心融化成《乐章集》的墨迹。

陈师师突然割破皓腕,将血滴入砚台:“公子可知,您穿越时代的不仅是记忆?“她展开染血的《望海潮》,末尾添着血书:“待看钱塘潮起日,方知此身何处归“。在子时三刻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樊楼里的灯光依旧明亮,然而却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氛围。琴师的手指在琴弦上舞动,弹奏出的旋律本应是那首著名的《戚氏》,但不知为何,他突然弹错了一个音符,使得整首曲子的变调变得诡异起来。

这一变调如同夜空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宁静的氛围,也惊醒了正在倾听的柳永。他心头一震,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定睛看向琴师,却发现对方的表情异常惊恐,仿佛见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柳永的目光顺着琴师的视线望去,落在了陈师师的身上。只见陈师师静静地坐在一旁,她的美丽如同夜空中的明月,令人陶醉。然而,柳永的注意力却被她鬓间的一朵海棠花簪所吸引。

那朵海棠花簪在烛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淡淡的光芒。柳永凝视着它,突然发现花簪的花蕊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烁。他定睛一看,心中猛地一沉——那竟然是半枚青铜虎符!

这半枚青铜虎符与三日前在崇文院失窃的御前信物一模一样!柳永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他意识到这其中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与陈师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