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平衡各方势力,宗王出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帝王绍基垂统,必建储贰以固国本。兹者皇长子由梓,日表英奇,天资粹美。”

“一遵《皇明祖训》立嫡之制,今以金册金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其仪制如左:一曰、授太子衮冕九章,建储于文华殿,随朕参议。”

“二曰、命三公三少傅之,讲官日进《尚书》《资治通鉴》。”

“三曰、岁给禄米万石,设詹事府、卫率府辅弼。”

“四曰、领大都督职,许开府置牙,自设僚属,掌五军都督府,总理京营戎政,佐朕军事。”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若百官军民人等,敢有异议者,视同谋逆!”

“钦此。”

(旧历元年七月十八日,钤“皇帝奉天之宝”)

依旧德寿殿上,今已改为“奉天殿”。

朱由梓的服饰已经由原来世子衮冕“八旒冕上七章青衣下纁裳”,更换皇太子衮冕“九旒冕上九章玄衣下纁裳”。

“儿臣朱由梓拜受君诏,吾皇万岁万岁岁万万岁。”

朱常淓登基以后,第一道诏书便是册封皇太子朱由梓,可见朱由梓在他心中的地位。

不过现在的册封只是诏书,过两天等到仪式准备完成,将正式举行仪式告祭宗庙,受金册金宝。

所以现在朱由梓的身份可称为暂署皇太子,还未正式就任,但可以行使太子的权利。

成为皇太子后,之前的所有身份,如潞王世子、戎政尚书、总理京营、江南总督、兵部尚书等自然而然都已经作古。

朱由梓现在的新身份为:“暂署”皇太子、兼大都督、总理京营戎政、文华殿参议、如朕亲临。

新君即位,自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许多私密的事情不能与外臣商量,因此朱常淓只能叫来太子朱由梓相商。

随后几天,杭州行宫连续发布多封诏书。

随着册封太子诏书之后的,便是遥尊被清人俘获的弘光皇帝朱由崧为“太上皇”,以表明自己是临危受命,承继合法。

按照法理,弘光帝朱由崧继承至崇祯帝朱由检,为兄终弟继,实则“弟终兄继”;朱常淓继承至朱由崧,也是以兄终弟继之名,实则“侄终叔继”

尊弘光皇帝母亲邹氏为慈禧太后,入住慈禧宫,称为“西宫太后”;尊潞王太妃大李氏为慈懿太后,入住慈懿宫,称为“东宫太后”,李太后;尊潞王生母杨氏为慈安皇太妃,入住慈安宫,可称为杨太妃。

因为邹太后是太上皇的母亲,所以根本没有底气与东宫太后争夺太后权利,已经沦为吉祥物。

至于慈安皇太妃,一如既往的安静礼佛。

接着,便是册封潞王妃小李氏为皇后,今后称之为李皇后。

皇室内部的安排完毕,接下来就是宦官群体。

这个群体虽然因为魏忠贤的阉党之后饱受诟病,且失去了左右朝政的权利,但他们依旧对着国家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不管是镇守各地的太监,还是掌管皇家在地方的织造局、市舶司,都是朱由梓父子急需要的现金流。

原潞王府承奉司承奉正程怀英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东厂提督;承奉副李吉辰被任命为御马监掌印,西厂提督。

原司礼监掌印高起潜被外放为福建镇守太监,御马监李国翰被外放为广东镇守太监。

高、李二人的任务除了监视本地文武官员外,还有便是监督两广赋税,顺利通过福建解送杭州。

虽然高、李二人对失去中枢权利有所不满,但也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己身为弘光皇帝的内侍,自然不可能在朱常淓父子的内朝掌握大权。

如今新君没有将他们打发去坐冷板凳,反而下放为镇守一省之地的大太监,他们已经十分满意了。

而有了这两位前朝老宦做表率,各地的镇守太监们纷纷向杭州上呈文书,向朱常淓父子表忠诚。

接着,朱常淓还需要解决之前登基时对诸王的承诺。

首先,父子俩将目光瞄准了已经名存实亡的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

凡是宗室陈述请求,均为之向皇上汇报,有引荐宗室贤才、记录宗亲得失等职责。

但自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以至于宗人府名存实亡。

如今北京、南京两座国都里的老旧勋贵,或死或降,而在杭的勋贵除了新册封的吴志葵家族、王之仁家族、郑鸿逵家族等新军事勋贵,以及新近被册封的外戚显荣伯李国泰、安平伯杨承裕两位外戚勋贵,几乎没有其他贵族。

因此宗人府便已经宣告消失。

于是,朱常淓先下诏重设宗人府,以便于厘清现存朱氏宗亲,选拔宗室俊才,然后下旨要求礼部将原先代管的宗人府事务全数移交回宗人府。

接着,任命惠王朱常润担任宗人府宗人令,桂王朱常瀛担任左宗正,周王朱伦奎担任右宗正,楚王朱华堞担任左宗人,鲁王朱以海担任右宗人。

其中惠王朱常润出了名的不理事,桂王朱常瀛远在广西且听闻深陷重病,周王朱伦奎是已逝周王朱恭枵之孙,年龄比朱由梓还小两三岁,经验不足。

因此宗人府的事情便落在了左宗人楚王朱华堞,右宗人鲁王朱以海的身上。

同时,为了平衡地方上的缙绅势力、军阀势力,朱由梓还提出了“酌情仿效晋之宗王出镇,一如国初十二藩王出征九边”的计策。

如此既能压制地方的军阀、士绅,又能拉拢宗室。

但朱常淓还是担心宗室坐大,“万一藩王坐大,重现成祖之旧事如何?”

朱由梓无语道:“父皇,如今半壁江山不在大明,朝廷能否复兴尚不可知,担心藩王坐大实在太过于遥远,眼前之事重在防虏,兼防军阀割据,我们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就好。”

朱常淓最终还是同意了。

下旨以唐王朱聿键出镇福州,益王朱慈炲出镇抚州,韩王朱璟溧出镇夔州,吉王朱慈煃出镇长沙,襄王朱常澄出镇贵阳,诸王受本省总督、巡抚节制。

益藩永宁王朱慈炎英武果敢,有除贼复土之功,特命其领本部兵入卫杭京,授抚州总兵官,挂镇西将军印,随听东宫调遣。

“朕惟太祖高皇帝《皇明祖训》有云:‘诸王世居藩屏,翼卫皇室’。”

“今胡虏南犯,流贼充于野,特命唐王朱聿键出镇福州,其务恪守乃职,以兴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