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说事

苏冬元再次给几个小的夹几块肉,啊爷、啊奶和刘招娣舍不得吃,想留着,如果她们几个伸筷子去夹,铁定被骂。

苏冬元则不怕,完全无视啊奶和刘招娣严厉盯过来的目光。

不过,几个孩子也吃不了多少,只有苏冬玲能多吃一些。

“来,冬玲,你干活多,多吃一些。”想了想,苏冬元再次夹一块肉给苏冬玲,家里几个孩子中,苏冬玲干活最多。

“哥,你偏心!给姐姐夹不给我夹。”苏冬煜稚声稚气的说道。

“吃完你碗里的再说话!”苏冬元瞅了他一眼,这个小不点,这么小就知道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了。

“哼!”

苏冬煜正吃着猪肉,还被肉噎了一下,不满的哼了一声。

苏冬玲看了苏冬元一眼,没有说话。

“吃吧!我明天还买,不怕没有肉吃,也不用跟我抢了。”苏立元对苏冬玲说道。

小时候,家里吃食不够的时候,苏冬玲抢食抢不过苏冬元,只能委屈巴巴的在刘招娣怀里哭,一边哭一边恨恨的看着跑远了的苏冬元。

刘招娣也追不上苏冬元,只能一边安慰着她,一边大骂苏冬元。

苏冬玲一想起这些事,现在都还觉得委屈,眼睛都红了,很是想哭。

刘招娣:“还买肉?你钱多的没地方花了是吧?”

苏冬元:“嘁!总比某些人一分钱都守不……”

还没说完,刘招娣就生气了,苏冬元快速站起来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再跑回来。

苏冬宁:“哥,你为啥老是要说这个事?”

苏冬元:“不多说几次,你妈、你啊爷、你啊奶怎么记的住?不记住怎么守住钱?家里没钱,到了难的时候,就卖猪卖牛卖鸡卖鸭,最后,就是卖儿卖女了,知道不?”

苏冬宁脸色一变:“啊?这么严重吗?”

其他几个孩子听了,也是脸色一变。

啊爷、啊奶、刘招娣脸色很是难看,但却没有反驳苏冬元,因为他们知道,很多时候,穷人的家庭,就是这么衰败下去的。

他们也知道要守住钱,但是,他们有着很多人的通病,就是心太软了,听不得别人过的不好,也不管这个过的不好的人是谁,是好人坏人,关系是不是亲近。

这也是苏冬元明知道啊爷、啊奶和刘招娣他们守不住这些钱,还给他们的原因之一,如果花这些就能让他们三人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能守的住钱,不再轻易将钱借出去,再好不过。

他们都是家里人,以后,苏冬元不可能将所有钱都抓在自己手里,肯定会多多少少给他们一些钱的,如果他们还不长记性,那就只能尽量少给了。

苏冬元对苏冬宁几个说道:“你问问你们啊奶,她以前是不是差点被卖了,是不是因为家里穷。”

几人听了,立刻看向啊奶。

啊奶突然放下了饭碗:“唉!你啊奶,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和几个兄弟姐妹到山上捡果子吃才活了下来……”

然后,啊奶絮絮叨叨的说起了往事,这些事,前世,在门口的大石头上,苏冬元听啊奶讲了很多遍。

“……那一年,发大水,庄稼都淹没了,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哪奶最小,只有五岁,家里没什么吃的了,就打算把哪奶卖了,换些米,但是,大水过后,各个村镇里头,家家都没有几斤余粮,没人买,才没有卖掉。”

听啊奶说完,几个孩子眼睛都红红的。

苏冬元站了起来,拿起一盆肉,走到外头,给那些苏冬元家的私人‘保镖’每人加了一块肉。

他们不和苏冬元家人一桌,而是在另一桌上吃饭。

苏冬元一直没有让这些人解散,回去镇上做事,而是一直在这里三班倒的在自己守着,谁知道有没有要钱不要命的人盯着自己家?

然后,也给张来娣加了一块。

……

过了两天。

苏冬元到县里去看了看厂房的建造进度,机器设备买过来之后,一直放在租的仓库里,有自己人守着,倒也不怕出什么大问题。

由于苏冬元舍得花钱,人力物力极其充裕,估计一个多月就能把厂房建好。

然后,苏冬元又去县里、镇上的各个门面都看了一遍,都是自己往后赚钱的事业,太久不去看一看也不好。

再之后,就是药园。

前段时间,第一个药园的围墙修的差不多的时候,苏冬元花钱找了大量人手来将这一大片山地修整成一块一块的,方便种植。

修好围墙之后,就招人来学习种植草药,主要种植金银花、柴胡、独脚柑、薄荷、连翘……等等。

至于怎么种,苏冬元不会,但苏冬元花钱请了十几个有真才实学、而且会种植草药的赤脚医生来教。

为了让招来的人快点学会,苏冬元给刚来的人两圆一个月,而学会了的人则五圆一个月,以后,成为熟手之后,还会涨,涨到二十圆一个月。

在金钱的刺激之下,所有来草药园学习种植的人都学的一丝不苟,对学习种植草药极其热忱。

在药园里,苏冬元还让人修建了房屋供驻守药园的人居住,种植草药之后,日夜都会有人巡视,防止偷盗和破坏。

其它药园在建好围墙之后,也会向第一个药园看齐。

这次巡查,苏冬元将所有药园都看了一遍,了解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如今,种植草药也没有多挣钱,苏冬元投下去的钱能不能回本还不一定,苏冬元为什么要搞这么多药园?搞其它生意不行?

这事,也有不少人问苏冬元,但苏冬元没有说,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让不少人在暗暗猜测苏冬元搞这么多药园到底有什么用意。

巡视完药园之后,苏冬元就坐车回家。

在巡查所有药园的时候,苏冬元收到一份资料,这是之前他找人要的,是几个电视台工作人员的资料,苏冬元仔仔细细的挑了挑,准备找几个能用的人。

刚刚回到家,苏冬元就看到张来娣在门口和别人唠嗑。

“你就命好了,天天有肉吃,你看,你都胖了不少呢!”一个村里人羡慕的对张来娣说道。

张来娣:“哪是我命好,我是沾了那丫头的福,给她喂完奶,我就得回去了,她以后可是住这的,在这个家,这丫头肯定不愁吃不愁穿。”

“哎呀!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苏冬元家现在有钱了,肯定亏不了这丫头的吃穿。”

说到这里,所有在唠嗑的人都看向不远处苏冬玲抱着的婴儿。

“这孩子真有福气!”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很快传了出去,传遍附近几个村子,也传到了四个刚刚生完孩子不久的妇女耳朵里,他们家发现生的是女孩之后,就打定主意扔掉。

原本,有两家打算扔到粪池,一家打算扔到河里,一家打算扔到山上,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她们都改了主意,打算扔到苏冬元家门口。

于是,第二天早晨,苏冬元家门口就出现四个婴儿,都是刚出生不久的。

“造孽啊!”

“就是啊!这么小的孩子都舍得扔。”

“谁家的啊?”

“你说谁家的?咱附近的村子这几天不就那几家生了?听说生的就是女孩!”

“还真是。”

早上,正是人们来挑水的高峰,有的人经过苏冬元新屋门前,一大早就发现了这四个婴儿。

苏冬元一家也很快被这些议论声吵醒,跑出来看,很快就知道了怎么回事。

“冬元,扔你们家的,你看怎么办吧!”旁边有人说道。

苏冬元想了想,说道:“能怎么办?总不能也扔了吧?先养着吧,养一个是养,养几个也养。”

都来到家门口了,就不推出去了。

都到这个地步了,如果苏冬元将她们推出去,她们咋活?

很难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