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乡里是支持我们的
- 重回1986东北小山村
- 松果体
- 2310字
- 2025-06-13 19:10:17
“大柱,下午出来之前记得把野鸡套子带几串,我看山上的野鸡挺肥的,晚上回来的时候下几个套子,看看明天能不能弄几只野鸡改改馋。”
野鸡套子是论串的,一串上有五六个套环。
“好嘞军哥,我把我爸的好家伙事都带着。”大柱憨憨的说道。
上山下套子套野鸡,也就是现在还能套,要是再过个几年,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再想弄这些玩意可就犯法了。
不过套野鸡这玩意其实也是看运气的事,下十串套子能套上一个就不错了,套多了那纯粹是运气好,一个没套上也是平常。
中午吃过饭,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带着那些七八岁的小崽子们在家里挑蘑菇。
除了种类要分开之外,还要把品相好的都挑出来,品相好坏不同,那价格也是有差异的。
分完之后还要把蘑菇用线穿起来,穿成一长串后,挂在外面的晾杆上晾晒
大一点的蘑菇,只要能撕开的,还需要竖着把蘑菇撕成两半,好能够让蘑菇尽快晾干,还能把蘑菇里面的小虫子晒出来。
尤其是红松蘑和黄蜜团子,是必须把蘑菇撕开晾的,因为它们里面的小虫子是最多。
下午这支妇女大军换了另外一个山头开始采蘑菇,这些天先紧着离村子近的地方采蘑菇,远的地方以后慢慢再说。
一下午的嘻嘻哈哈、鸡飞狗跳之后,妇女大军们回来了。
回了村的女人们也不回家做饭了,全都把各家里的粮食按人口数拿出来,然后全村在一起做,一起吃。
这样省时间,人多好干活,做饭也快,省的各自回家做饭晚了,家里男人还得啰嗦,弄不好还得干一仗。
而村里的男人们也倒是稀罕大家在一起吃,这样还能多喝两口酒,也不用听家里的女人唠叨。
最主要的是,大家在一起吃,就可以吃昨天的野猪肉了。
一大锅炖了,可是比家里放那么两片肉香的多。
四百多斤肉不少,可是分到人头上也就是一斤多肉,再说这野猪是人家张军打的。
人家大义,交给村里公家了,自己也不能真的全拿回家吃去不是。
满场地的饭菜香味让人垂涎欲滴,这样的景致,让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恍惚间感觉好像回到了吃大食堂的那个年代。
天色将晚的时候张军爸张茂才赶着马车回到了村里。
其实去乡里来回本不需要这么一天时间的,可是从张军家的蛤蟆沟村到乡政府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山路,土路还不好走。
再加上这里距离乡政府还有个十多公里远,最后赶上乡长去县里开会去了,等到中午才回来,这才让张茂才回来晚了。
不过他这也是回来的正是时候,正好赶在了饭点上。
饭桌上,张茂才向着村里的这几个拿事的老头子和村干部们说着乡里的意思。
按着张茂才的说法,乡长在听到他们村想搞个食品加工厂,搞些山货去城里卖,倒是很感兴趣。
但是等到听说就是卖些干蘑菇炒榛子什么的时候,就有些不满意了。
张茂才边喝着酒,边把在乡里的事学了一遍。
“茂才啊,你们的想法是好的,乡里也一定是支持的,但是你这就搞点炒榛子干蘑菇什么的,他也不是个事啊!
这样的买卖,什么地方都能看得到,看了就能学得会,那怎么才能突出你们的重点呢?
怎么才能让我把你们树立成典型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啊,你们村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也是必须鼓励支持的。
但是,你们还要再接再厉,要想更多的好办法让乡亲们尽快的富起来,生活好起来,这才对得起你这个村长的责任吗!
可不要懈怠。
我也知道你们村现在困难,既没通路也没通电,但是咱们是干什么的?
咱们是带头人啊!
就是因为现在村里面生活困难,才需要我们冲在前面为乡亲们解决问题不是。
所以还是那句话,食品厂的这个事,我们乡里全力支持你们。
但是你们村里还是要想更多的办法,搞出更多的村办企业,这才像样子吗?
别一天抠抠搜搜的,要大气一点,搞点大企业。
你像咱们隔壁的那个清河乡,人家有个村里搞了个配件加工厂,专门给人生产齿轮的。
现在忙的白天晚上不停工,那乡里面也是跟着沾了老光了,现在也就是咱们乡里,哎…!
我现在去镇上开会,每次去都得被点名,真的是连头都抬不起来啊!”
“没路,没电,没有煤”
张茂才这时候憨憨的也没多说什么,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把乡长给噎了个半死。
看着张茂才,孙建国乡长是半天都没缓过气来。
喘了一口气后,孙乡长幸幸的说道:“也真TMD怪球事了,咱们这个鬼地方,还真的是要什么没什么。
是要煤没有煤,是要矿没有矿的,除了种地也就没什么玩意了。
哎……!”
叹了一口气后,孙乡长又好像突然想起来了什么似的,突然笑着说道:“对了,你们办食品厂是不是得需要启动资金啊?
我这边可以给你办贷款,利息很优惠的,不吃亏。”
张茂才看着乡长那满脸狡黠的笑容问道:“用还钱吗?”
孙乡长再次被噎着了,可是他也不能乱发脾气,只能憋着说道:“你说呢?你跟谁借钱可以说不还钱的?借钱当然还钱啊,国家的钱难道就能白给你了?
这是国家在照顾你们懂不?
是怕你们永远过穷日子,是在用资金支持你们,这点事你都不懂?”
“不借,我怕我们还不起,再给我们送笆篱子里去。”张茂才依然是憨憨的说道。
孙乡长都快给气乐了。
“什么笆篱子,那是旧社会的叫法,现在叫监狱。”
“哦,我们怕还不起钱被送监狱里去。”张茂才还是憨憨的说着。
“你他……你是在气我是不?谁说要给你送监狱去了,去了监狱你也是吃白饭。
好了,你们村的事我知道了,手续的事我们乡里会给你办的,你先回去吧。”
孙乡长这时候有些头大。
“什么时候办啊乡长,村里几百口子还等着响应乡里的号召呢?”
“马上办,现在办,行了吧。
李主任,李主任,你来一下。”
在孙乡长的大嗓门下,乡办公室主任,兼乡长秘书,兼乡文员的李主任颠颠的跑办公室里来了。
“乡长您有什么事?”
一个五十多岁,身穿中山装,带着个眼镜的中年男人,微弯着腰推门走了进来,不过在门口就站住了,说道。
“给张村长拟一份报告,是报到县上的,内容是他们蛤蟆沟村办一个食品加工厂的报告。
内容拟得大气一点。
算了,听张村长的吧,他那破地方没路没电的,再大气也大气不到哪里去。”
“好嘞,我这去拟报告。
张村长您能过来跟我说说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