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营销:定位、策划和关键技能(慕课版)
- 张红霞主编
- 1764字
- 2025-06-26 14:42:35
1.1.1 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1.新媒体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就本书而言,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基于网络技术发展,采用新的媒介形式,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精准化传播的现代媒体类型。
2.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接收方式、信息传播行为、信息传播速度、信息传播内容等方面均表现出独有的特征。
(1)双向化
从信息传播方式来看,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点对面”的单向传播体系,形成了一种“每一个新媒体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双向传播体系,使得信息的互动、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新媒体用户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用户之间还可以相互讨论,信息传播者也可以通过与用户互动来了解用户的想法。新媒体下的用户与用户之间、媒体与用户之间,甚至媒体与媒体之间形成的无门槛式的互动,在无限地拓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同时,还进一步体现和强化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移动化
从信息接收方式来看,传统媒体需要用户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被动地接收信息,新媒体则使用户彻底从传统媒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用户可以自由地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利用新媒体获取、接收信息,并且这种行为带有移动化、碎片化的特性,即用户通常会利用零碎的闲散时间来搜索信息、阅读文章或收看节目,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享受片刻轻松时光。只不过与传统媒体相比,因为移动设备具有使用时间碎片化和屏幕小等特点,所以对新媒体发布的内容篇幅和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个性化
从信息传播行为来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要针对的是一群用户的需求;而新媒体针对的是精准化用户的需求,使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节目、文章等信息,可以充分地满足不同用户千差万别的喜好。新媒体让人们不管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还是接收者,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传播信息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给人们提供了个性化展示平台。新媒体个性化的传播方式让用户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但也存在个人隐私容易被泄露、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信息管理和监控带来了困难,也对用户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时化
从信息传播速度来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都需要由专业的记者及时发现新闻、撰写文稿、编辑剪接、排版审查、在固定时段发行或播出才能让用户看到,尽管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整套流程花费的时间大大缩短,但信息的传播还是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而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甚至使用户可以实时接收信息,并立刻收到相应的反馈。每个新媒体用户都可以成为“记者”,在第一时间发布在现场的所见所感,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随时查看、阅读或收看第一手信息,并针对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
(5)多元化
从信息传播内容来看,在传统媒体中,报刊主要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传播信息,广播主要以声音的形式传播信息,电视则主要以影像的形式传播信息;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可以做到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同时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等移动智能终端将会被普及,用户接收信息的方式会更加多样化。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增加了传播内容的信息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新媒体时代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通过网络的联通实现了空间的拓展,丰富了信息的来源。
(6)便捷性
新媒体的便捷性既体现在内容的生产和制作上,也体现在内容接收者的使用方便程度上。传统媒体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运作,其成立新的媒体机构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层层审批;而在新媒体模式下,用户自己就可以是一个媒体平台。例如在微博、优酷等网站上,用户只需要简单地注册,使用服务商提供的页面模板,便可以在网站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另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接触到信息,并且很多信息都是免费的,加之其容易携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总之,现在的新媒体不再是以固有的传播者与受众的定位来传播信息,而是更偏重于两者之间的共享与互动,新媒体用户的互动也更为频繁,新媒体个性化、便捷性的特征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