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集聚区发展探索:基于河南实践
- 郑秀峰 郝鹏 王春晖等
- 3361字
- 2024-11-28 17:10:34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08年,自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重大战略决策以来,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果越来越丰硕,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品牌效应越来越彰显,已经成为河南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践证明,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符合河南省省情,符合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的内在要求,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生改善、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支柱和引导作用。
第一,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是河南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2008年以来,河南省处于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存在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2009年1月,全省工业增速仅为1%,在沿海打工汹涌返乡的农民工近900万人。资源土地面临瓶颈,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河南省必须找到一个适合国情省情、契合发展趋势的有效抓手,必须走出一条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008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使之成为“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战略支撑”,“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由此确立。2009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产业“聚变”的核心理念在河南省的谋划与实践中逐渐明晰。其中,“三规合一”是指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严密套合,解决合法合规建设问题。“四集一转”是指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发展基本内涵要求问题。“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是指依城促产,依托城市功能的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条件,促进产业升级;以产兴城,通过产业集聚创造就业岗位,以就业岗位的增加促进人口集聚,推动城市规模扩大,解决发展模式问题。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有效抓手,焕然一新的发展理念,让河南省演绎了转变发展方式的生动实践。
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2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加快集聚区规划建设是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相关政策措施和实现跨越、促进崛起的关键举措。
第二,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是河南省迈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引擎。一是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让河南省抓住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激活了县域经济,区域经济空前红火。产业集聚区茁壮成长、特色各异,其中,郑州电子信息、洛阳装备制造、漯河食品3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23个。二是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让河南省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新兴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地位更加巩固。全球每8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来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巩义从卖笨重的铝锭转为卖轻巧的铝箔,产品漂洋过海。传统农区拥抱高新科技,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兴起,河南省的产业越来越“高大上”。三是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让河南省嵌入了世界产业链,中原大地更加紧密地与世界连为一体。双汇成功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美国好时、南车集团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纷纷落户,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六成;临空经济奋飞蓝天;郑欧班列“丝路”驰骋;跨境电商“买卖全球”等,使得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南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窗口。四是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让河南省人力资源优势更加突出。产业的转移集聚,让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上演着“凤还巢”的好剧。自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以来,河南省已经连续三年实现农村劳动力省内就业超省外,产业集聚区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五是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让河南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通过实施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产城互动,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就要落实“一基本两牵动”,即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牵动和学校牵动,通过产业集聚区创造就业岗位,通过改革户籍政策实现安居来稳业、创业。这不仅能改善民生,优化整个经济结构,还可以创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优势,增强对产业集聚的竞争力和吸纳力。例如,鹤壁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坚持“工业上山、农民进城、森林绕园、循环生态”原则,工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得益彰。产业集聚区已成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的主体功能区,河南省探索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河南省摆脱了“低、散、小”的工业发展模式,大步向先进制造业大省迈进,同时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助推中原城市群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三,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是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2016年8月4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上半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通报》。据通报,全省产业集聚区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3%,比上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7%。产业集聚区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经过几年的实践,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已经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形成了巨大的带动效应,成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一是产业集聚区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上半年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6月增速达到10.7%,比5月和4月分别加快0.9个和1.2个百分点,呈现趋稳回升态势。濮阳、漯河、安阳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6%、15.4%和14.7%,是领跑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排头兵”。二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上半年产业集聚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高出产业集聚区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装备、汽车和现代家居等高成长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速高出传统支柱产业2个百分点。三是效益水平稳步提升。河南省工业的盈利能力稳步回升,产业集聚区功不可没。前5个月全省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52.82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工业企业5.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更是一举突破100%,达到124.7%。四是投资增速逐步回升。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8832.49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前5个月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上半年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1586个,同比增长65.2%(栾姗,2016)。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15年下发的《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4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产业集聚区“四集一转”(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建设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主导区、科技创新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①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60%,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产业结构和层次明显提升。②集群优势显著增强。全省形成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省辖市形成30个左右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县域形成150个左右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创建15家以上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③配套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基本完备,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与产业规模和结构相适应的支撑保障体系。④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产业集聚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20%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建成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低碳工业园区。⑤产城互动加速推进。全省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550万人,累计新增200万人左右,成为当地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产城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全面形成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互促共进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