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手记。

走进闪亮的名字
让我,看到你
一步一步走近你
为什么?!
温暖的目光,涌动的热血
瞬间点燃我的体温
初心
大部分时候,我们总是惯于去关注离我们遥远而宏大的事件,或者追逐热点,而忽略了最朴素的,人的故事。
有一天,我们导演组一个姑娘,1994年生人,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关于“天眼”设计师南仁东的新闻,附言:“这才是真正的偶像”。我打开仔细读完,潸然泪下。
南仁东是一群默默奉献者中的一个。
究竟是怎样一个单纯且执着的初心,让他们一生为事业奋斗直到最后一刻?他们的一生中有多少时刻会思考个人的命运?有多少人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刻站在命运的路口?
我不禁害怕时间对他们的不公。他们的身影和故事可能随着时间的前行,渐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对于默默奉献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不该被时间湮没。属于他们的记忆和真相,需要有人去再次打开,重新解读。无论什么时候,他们留给我们的都不应该只是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照片,而应该是一个个更加鲜活的形象和高尚的灵魂。
当这个项目正式启动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名字和面孔,尤其想到了那个90后姑娘崇拜的眼神。“共鸣”。人性的光辉,理应跨越代际,穿越时空,照见永恒。英雄,理应让年轻人愿意靠近他,成为他。而我们这些平凡的身心该用怎样的姿态去讲他们的故事?我们诚惶诚恐,我们唯有用敬畏去擦亮这些闪亮的名字。
节目模式出了一版,推翻了,再来。这是所有新节目研发的常态。当最后决定用“平行世界”的方式来讲故事——寻访+重现——这个模式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场冒险。研发部同事找了很多国内外的节目,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而且时间太紧张了,我们从建组到开机,不到三周的时间。我们内心忐忑不安。直到蒲巴甲开机说出了第一句台词,大家的心才放下了一半。每一期给编剧只有两周的时间筹备,但却要做出影视剧效果。说真的,团队真的太给力了。是他们的优秀执行让这个新模式得以成立。这真是节目的运气。还有蒲巴甲、吴刚、郭涛、于震等实力演员的加盟。我们是公益节目,他们每一个人都格外投入。带着深深的敬意,他们用寥寥几笔把英雄刻画得入木三分。

蒲巴甲为演出脱水状态抠破嘴皮
2018年12月31号,总书记的元旦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几个闪亮的名字,提到南仁东的时候,我们导演组那位姑娘欣喜若狂,热泪盈眶。那是一个偶像的迷妹常有的样子。这些默默的名字,终于站在了聚光灯下,而我们,作为媒体人,更加重了一份使命,去描摹好他们最真实可爱的样子。
路难行,行则毕至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艰难的项目了。
杰桑·索南达杰,可可西里的环保先行者,1994年在与藏羚羊盗猎者的搏斗中牺牲。追随着他的脚步,摄制组来到了可可西里。治多县海拔4200米,尤其是冬天,含氧量只有上海的40%。在我上去之前,我们的导演组已经在那里驻守了一周,有人发烧了;有人吐了三天,在第四天,终于能站起来,正式投入工作了。
拍摄第一天,就遇到了困难。
可可西里前几天大雪封路,探路的导演组被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附近的不冻泉,在零下40度气温下没有通电的木板房里坐了一宿,差点冻成冰棍。所有的设备,在极寒天气中,无法工作。摄像机一开机电池电量就速降到0,航拍机变成了废铁。大部队几十号人在飞行了几千公里后,徘徊在可可西里的大门口:是去,还是不去?

导演组在零下40度木板房度过一晚

摄制组人员在工作间歇吸氧

摄像师检修冻坏的设备

全组商讨拍摄方案
“上去,还是要上去。”最先表态的是摄像组,接着是编剧组、导演组,最后保障后勤的制片组研究出了个最“稳妥”的方案,凌晨4点从治多县出发,预估8个小时车程到达索南达杰保护站。如果遇到下雪,也有机会找到个有屋檐过夜的地方。
夜色里,一个长长的车队出发了。
也许是得到了英雄加持,可可西里那天的天气格外好。艳阳高照,白天气温达到了零下15度,难得地“温暖”。
于是,有了正片里藏羚羊奔跑的镜头,有了和战士巡山的机会。片中的呈现不过是短短的片段,但是背后一波三折。
最辛苦的是摄像兄弟们。在高原上扛着机器拍摄非常耗体能,为了镜头稳,还得憋气。我和嘉宾这里聊着天,忽然身边一阵默默的骚动,一个摄像晕倒了,摄像指导一步上前接住机器接着拍。倒下的摄像吸两口氧,又若无其事继续工作。

摄制组吸氧缓解高原反应不适

陈辰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照顾藏羚羊

摄像师趴在雪地上拍摄

陈辰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工作人员在寒风中吃午饭
为了拍摄一个冰面行走的镜头,摄像直接趴在雪地上。5分钟后站起来,胸前的衣服冻硬了。
然而,我们觉得前所未有的艰苦,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巡山队员眼里,就是平静日常。和他们在寒风中吃午餐,火烤馕就着熟食糟肉。馕太干了,咽下去都是费劲的体力活儿。肉一口咬下去带着冰碴子。山里没有路,皮卡飞驰,颠起来,脑袋好像鼓槌一样带着节奏撞车顶,脖子差点断了。
他们一巡山,就是20多天,没有信号。因为这样失联的常态,索站的队员都没有女朋友,但谁都舍不得下去。因为,爱这份工作。爱一次又一次被大自然考验、折磨,又被大自然包容、宠爱的感觉。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看到他们我们备受鼓舞,因为我们也一直感受着这种艰难又骄傲的东西:因为热爱而坚持。
感动和感悟
一位导演说,每做一期节目,就感觉内心受到一次洗礼。而我,则每分每秒处在焦虑之中,面对一个个振聋发聩的真实故事,我们怎么做都觉得还差一点。能力不够,时间不够,我们只能紧靠着敬畏与真诚。
场景重现的拍摄中,扮演索南达杰的蒲巴甲为了真实还原索南达杰在高原风餐露宿的状态,抓起地上的土就往脸上抹;为了让高原缺水的近景更加真实,他抠破自己的嘴皮……用心演绎最终换来让人惊艳的呈现效果。
这只是整个节目拍摄过程中的一个小瞬间,但每个人都在为之努力,还原那群我所知道的最有魅力的人。
当我翻看索南达杰手抄的字典、他隽秀的笔迹,看到他炫酷的护目镜,走到他亲手打的井边,抚摸他种下的治多县唯——棵树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这个男人有那么有趣的灵魂。如果我是一个藏族姑娘,当年遇上他,我也许会想嫁给他。他善良而深邃的目光,开阔而炙热的胸膛,是多么美好的爱情的模样。可惜在现实里,他没能成为好丈夫和好父亲,不是他不爱妻儿,而是他心里装着更大的爱和更广阔的家。铮铮男儿,扛起的是护佑万物生灵的责任。39岁最好的年纪,他离开了。如果他没有仁慈地让自己的队员护送受伤的盗猎者先走出无人区,他也许会活着回来,看着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不是舍得下,是爱得太深沉。这个男人,用生命兑现了爱的承诺,诠释了“慈悲”的含义。在人类和自然的对抗,人性的善与恶的对抗被推到最极致的可可西里,他的行为是如此高贵,值得全人类为之骄傲。

陈辰致敬索南达杰
在走访每一位英雄的相关人物的时候,我们总是被浓烈的情绪包裹,那是最真挚的爱与敬仰。哪怕当年在索南达杰对面的那18个盗猎者之一——马生华,也颤抖地说出了“他是英雄”。这也在不断地刺激着我的价值观。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功成名就”;他们热爱生命,却不吝献出己命;他们拥有超群的能力,却无视物质的回报。但是,他们是那么富有,他们拥有人们最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
活着最难的事是重复,日复一日重复而又无私地活着,是难上加难的冒险,而坚持可以改变世界。坚持和改变,更多的来源于内心的力量。那些改变世界的人,原来只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把相信的事情坚持做到了极致。
追随英雄的脚步,站在英雄诞生的时空里,感觉内心是如此干净,不是因为离天更近,而是因为充满崇敬。
一位前辈老大哥在看完节目之后,给我发了观后感。他说,节目难得地好。朴素、节制,没有刻意煽情,却真实、感人。这句话说进了我的心坎,听了热泪盈眶。我发自内心觉得,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小心擦拭,拂去浮灰蒙尘,而这些闪亮的灵魂,是人类精神在自我觉醒的漫长岁月里,结晶成的最闪耀的钻石,光芒既出,无需矫饰,照亮万丈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