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欢作乐小时光(一)

换个角落看看,忙了或者闲了,并不会相差太多,

慢慢来,人生哪里需要这般慌张。

我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忘记最初的自己。我们忙着工作,忙着在这繁华却冷清的城市中站稳脚跟,然后弄丢自己,用那些看起来合理实则荒诞的理由。

那些位置偏僻的咖啡馆是我常去的地方。它们像是足够安全的避风港,乌托邦式的安全感,让我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心灵的归属。

我经常什么都不做,只点一杯味道醇厚的黑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上,视线掠过,看时间的轨迹如何落在这个世界上,它落在咖啡店里最靠里的角落,落在不远处交谈的人脸上,落在路对面低矮的商铺阁楼上,落在只有远处高楼塔尖才能看到的高度上,然后再落在初上的华灯上。

时间像这世界上最精密的丈量工具,一小寸一小寸地,为我临摹出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这些不加修饰的相望就像手中握着的咖啡,一口口的苦涩下,品出的是最醇厚的甘甜。

这个时候的我是最自由的,不必为所谓尘世的梦想而奔忙,也不必为某些利益得失焦虑,只闲闲地体悟人生,体悟当下的状态。

这样的平静和体悟只有时间才能给我。

光阴,就是拿来虚度的。

太多的成功理论教我们如何保持足够的热忱去追寻这世间的名和利。我们被纵横的物欲迷惑了心智。什么都不管不顾,马不停蹄地只想朝着所谓的目的地奔去。

让自己脚不沾地行走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吗?为了一个看不清轮廓的目的地,错过生命中的另一种美好,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我见过许多年轻人,在咖啡店里买价格高昂的咖啡,却总是脚步忙碌,就着还冉冉上升的热气皱着眉一口气喝完它们。

这样急切,再好的咖啡尝在口中,也是没有滋味的。

在工作闲暇时,我也喜爱有一杯香醇咖啡陪伴,我并不会急切地就着滚烫去品味它们,沸水和着咖啡因熨烫肺腑的痛感,不但失了香醇,还伤了自己。

我只是将它放着,慢慢等着它褪去艳丽的华装,换上秀气的短襦,显示如小家碧玉般的美。

其实,这个时候的咖啡才刚刚好,热但不致烫口,凉却仍余温存。

就像最完美的人生状态,不急不躁,慢慢来,这样的人生才是刚刚好。

不是只有跌宕起伏,起起落落才算是无愧于人生。

在多变的人生进程中,如果放慢脚步,就能体悟到生活别样的平淡之美。

面对这样的人生,一两个追求上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未竟的目标而焦虑,生怕自己失掉了这个目标,也会失掉下个目标一样。我们总是拥有太多想要实现和拥有的东西,我们在忙碌中疲惫,在清闲中焦虑,其实人生哪有这般纠结,忙碌时停下脚步看看夜景,真正无事可忙时,干脆背上行囊,去一直向往的远方看看。换个角落看看,忙了或者闲了,并不会相差太多,慢慢来,人生哪里需要这般慌张。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大学毕业那年。

关于大学毕业那年的记忆,似乎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实习、工作、毕业、答辩、合影、聚餐,然后就是各奔东西,难再相见。我们在半年的时间里将这些烦琐到难以想象的事情完成,然后在尚懵懂之时,便被推向了社会,走向那一个从未触碰过的新世界。不得不打起精神去面对。

当我开始收拾行李的时候,相识的人还有大半,等我拉着行李箱准备离开的时候,人已所剩无几。这里的一砖一瓦曾经陪伴着我度过四年春秋,我记得它们的纹路,可是它们终会将我模糊的眉目彻底忘却。

我用四年最美丽的时光记下它们的模样,这些岁月将被放在心里珍藏怀念,可它们只消一天,便能将我彻底遗忘。总有一天我将不再年轻,但我一定会记得,曾经的我,在这里煮沸过我心里那一腔血液。

我曾在这里挑灯夜读,只为一本也许意义并不大的外文小说。

我也曾抱着书沉默地走完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我做了许久的兼职,然后买下了那套色彩斑斓的画笔。

有人疑惑不解,挑灯夜读不就是为了更高的分数和奖学金,走完学校的时间不如在图书馆背几篇英语作文,兼职赚来的钱是不是该买套更精致的化妆品,好看的皮囊有时候比粗糙的画布更有价值。

我不禁反问:年华这么好,我有足够的兴致和精力去做让我觉得愉悦的事情。未来在不远处耐心地等我,我走那么快做什么呢?

而当今天我终将告别这里。

我终于不用像你们一样长吁短叹,那些好年华里没有耐心地等一等想多看看风景的自己。

走得慢一点儿,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就是不一样的。

人生就像一段长长的旅行,我们要做的是寻到那些美景,感悟那些深情,然后各自道别,在心中留下一个模糊的空位,用于未来怀念。所以又何必总是急匆匆的呢?

那些你得到的、失去的、拥有的、丧失的,时光让它们充盈你全部的灵魂。并且,唯有这样的人生才显得完满,才值得经营。这是岁月和生活给你的礼物,请你悉心妥帖地珍藏,一生也许仅此一份,错过太可惜。

三毛在她的集子《随想》里曾说:“我不赶时间的时候尽可能走路,这使我脚踏实地;我不妄想,迫使心清心明;我避开无谓的应酬,这使承诺消失;我当心地去关爱他人,这使情感不流于泛滥;我绝不过分对人热络,这使我掌握分寸;我很少开口求人,这使我自由;我看书,这使我多活几度生命。”

走得慢一点儿,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黑洞,脚步再快也无法赶上欲望滋生的速度。你喜欢的大衣,你熬上许多个夜晚拿工资买下它,它却在新款式上市之后就被你藏入衣柜,可是你只身旅行遇见的那个会唱法语歌的少年,却在你记忆中开花结果,永不会老去。

不如,就放慢一些。

放慢生命的脚步,放慢生活的节奏,放慢人生的盲目追求,放慢对财富拥有的执着。

不再焦虑生活的状态,不再忧虑你的所得所失。这样,就刚刚好。

不必再提富翁和渔夫的故事,他们根本就是两条轨迹的交会。谁都明白,分开后,富翁仍是富翁,仍会继续追逐他的财富,而渔夫依然是渔夫,会继续躺在沙滩上,晒他的大太阳。

他们有着各自的梦想,也会继续做各自的梦。

他们在各自的梦中看见最想要的那个自己。

人生中总是存在着很多不期而遇,徐志摩碰上了陆小曼,梁思成遇上了林徽因。爱情的美好,成就了他们的姻缘,而爱情中的那些缠绵悱恻、泪水和失意,也被时间打磨成为他们人生故事中的经典,像钻石那样发出永恒的光。

曾经的情恨交织、貌合神离,曾经的阴阳两隔、缘深缘浅,都让无数人为之倾怀,为之泪落,为之叹惋,为之伤怀,那是他们的爱情,那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爱情。感同身受,感动叹息,仿佛另一副血肉。

就像春娇恋上志明,在酒店开房的那一刻,也许就可以将他们的关系推上“快车道”,然而春娇哮喘病的发作,却让恋爱中的两个人尴尬到了顶点。同时达到顶点的,还有观众的可能的失望,以及包含在失望情绪中更大的期待。

我们似乎总能找到这样的桥段,在电影中,也在我们生活里——这就是我们受到“欲望”支配的生活的面貌,只是很多人不想承认罢了。

但终究是受到了“欲望”的奴役和驱使,于是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追寻中,有的会因志得意满而张扬,有的会因不尽如人意而愧惭。也许只是导演的一个小小玩笑,却品出人生几分无奈与几分感慨。

但导演彭浩翔终归还是会让人满意而归,志明的一句“急什么,我们又不赶时间”,把人生归结到一种最满意的状态。我存在,我爱。

时间是我的朋友,我们应该并肩作战而不是相互追赶。

我只要慢慢走,风景正好,身边有你更好。这种状态,就是我的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