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欢作乐小时光(二)

说走就走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穿上的战衣。

我的书房中有个大大的飘窗,我常常坐在飘窗前,半开着窗,任款款的清风撩起薄薄的窗帘,探看窗内的情景。就这样静静地阅读手里的书,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感动着。偶尔拨弄着赖在身边的猫,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平静。

但是“无为”的理想状态在现实面前,终究只能是一个小心翼翼、不可触碰的美丽梦境。飘窗和咖啡馆是浪漫的梦,岁月纵然待我万般仁厚,但梦终究会醒来,我要在现实中站稳脚跟,就不能全身心依赖脆弱的梦境。

如今的现代职场生活,几乎让每个人都成了“多面手”,他们都在不停地磨炼中,变成了职场上的“变形金刚”。自然,我也不例外。

我们化着精致的妆,提着昂贵的手包,我们在所谓成功路上孤独地前行。

我们往往在现实和理想中奋力挣扎,都想变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某个人,又不得不在平凡的生活中继续打起精神好好拼搏。

就像《一个人的朝圣》所讲述的那段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在所有人看来,如果不是因为一封突然接到的信,主人公哈罗德·弗莱退休后的生活,一定还是像一壶永远没有沸点的水。

退休后的哈罗德·弗莱生活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的背后,岁月将他和妻子几十年来日积月累的巨大隔阂演变成一片隐藏的惊涛骇浪,只需要一枚小小的火星,就可以打破表面的平静。

而二十多年前的老同事奎妮的一封信,就是那枚火星,不仅将看似平静的生活彻底打破,也让哈罗德·弗莱开始了一场看似荒谬却不平凡的旅程。

哈罗德·弗莱最初只是想到远一点儿的地方去邮寄给奎妮的回信,却没想到居然一次次走得更远,背对着家的方向,让自己离家越来越远,离开那些郁结和疲倦,心里却变得出奇的平静。

而当他来到镇上,碰到了一个小女孩后,他很久都未曾澎湃过的内心,终于又涌动起了一个信念:一路走着去看老朋友奎妮,只要他走,奎妮就一定会活下去。

这是小女孩给他的信念和想法,并且一直激励着他不停地走下去,一直到六百多英里以外的,位于最东北的苏格兰贝里克郡。

于是,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在没有手机、没有地图、没有计划的情况下不停地走,甚至还穿着惯常穿的衣服和鞋子,就这样穿越整个大不列颠,一直走到奎妮所在的安宁疗养院。

在行走的途中,哈罗德·弗莱碰到了太多的人,有的为他的行为欢呼打气,有的则冷嘲热讽、嗤之以鼻。

有勇气和信念做战袍的哈罗德难道因为这个就半途而废,打道回府吗?

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换作是我,情况可能会大不同,甚至可能干脆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

因为说走就走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穿上的战衣。

尽管在职场上雷厉风行,但我也常常会有犹豫徘徊的时候,尤其有时会过分考虑周围人的看法,结果让很多事情都无法实现,中途下马。

但这段行旅的主人公是哈罗德·弗莱,所以答案也是相当干脆——当然不会!

那是只靠义无反顾的改变才能得以继续的人生。

在酿酒厂做了四十年销售代表的哈罗德·弗莱,一直是厂里最默默无闻的一个,甚至为了避免和别人的冲突而错过了太多的东西。到了退休年纪将要离开酿酒厂的时候,甚至连个像样的欢送会都没有,完全是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眼前消失的,他像是一个隐形人,存在感几乎为零。

所以,他全然不顾冷嘲热讽者的嗤笑,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这次漫长的行程,好让老朋友奎妮有坚持活下去的勇气。并且,他也坚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些。

这趟行程,不再是一次普通的探望,不再是一次冲动的出发,甚至不再只是对生活的逃避。

他在找,他在六百多英里的漫漫之路中,渴望找到自己的灵魂和真我。

于是,这六百多英里的漫长路程,也就成了哈罗德·弗莱的“朝圣”之路。

我常常也会想,我的“朝圣”之路又该朝向何方呢?

是不是也要像哈罗德·弗莱那样,进行一场拔腿就走的“朝圣”之旅呢?

我时常梦到自己站在悬崖边上张望脚下,也时常伴随着身体惯性下坠对心脏的冲击,从梦中醒来,看看身边安睡的丈夫,再悄悄地起身下床,轻轻开门,窥探单独安睡的孩子,看他们甜美安睡的样子,心中的恐惧才慢慢消退。

人们常常说,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往往源于不确定。

这个世界走得太快,快到我根本不敢停下脚步休息一下。

相较于很多人来说,我更有勇气一些。我敢剖析自己,正视内心最真诚的期待和最原始的欲望。

可是看见了又能如何呢?我依然在不安全感中试图捕捉一些能安定下来的证据,我需要一些可以证明自己的东西,支撑自己在这个步履如飞的世界里,像个异类那样独独地放慢脚步。

我们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寻找新的出路,在寻求内心安定的路途中,也像个虔诚的朝圣者那样,朝着目的地坚定走去。

如果我对婚姻的安定充满信心,如果孩子真的能在我满含爱意的眼神中顺利长大,如果我的生活不因我偶尔放慢的脚步将我抛弃。那么在这条朝圣的路上也许我能走得更坚定一些。

而这样的安全感恰恰来自人格和经济的独立。只有真正强大到可以抵挡住一切的那一天,你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心灵的自由。当我们终于在内心中找到那样一个非去不可的目的地,当我们终于有那样走下去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像《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弗莱那样,不再考虑到底还要走多少路,只是走下去,一步步地抬动双脚,就能离目标越来越近。去他的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