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议“龙凤”心态

“龙凤”心态,简言之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世人大多以此激励自我,鞭策教诲后辈奋发进取,其愿望当也无可厚非。但其不知子女也有其难。“龙凤”乃集万物之灵性,聚华夏图腾之崇拜,呈阴阳雌雄之魁首,岂是人人都可实现的?

古人以才德和贤淑作为衡量“龙凤”的尺度。今天,时代虽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但总体概观,古今同而不悖,无非是从知识、能力和人品三个方面来衡量。不妨让我们面对现实,做些客观的分析探究。

期盼后辈超越前人(包括自己),既是人类改造现实世界的需要,也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更是父辈爱心的集中体现,当然是无可指责的。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大部分父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无根据地异想天开,不切实际地拔高培养子女的目标;一些人甚至把子女奉为“小天使”,开小灶,设独屋,限制其活动自由,加重其家庭作业负担,如此则本末倒置,适得其反。父母对子女的苦心,不仅要体现在平日的生活上,而且要注意观察其兴趣、爱好,身体力行地陶冶感染。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始终突出其自主性,教给他们做人的准则,授给他们生存的本领,方能提高素质,最终促其成才。

今天的父辈们,有时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些客观事实,这就是我们精心呵护的新生代,大多未经历过天灾人祸的锤炼和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磨砺,就连对困难的切身感受也少之甚少,导致其勤劳和耐力都不如经历过苦难的父辈。人的成长,经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书本上读不到学不到的知识。父辈也应教会孩子如何阅读社会这本大书,不然,就会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在子女身上,多年的心血将化为泡影。现如今,就一些现象来看,一些子女走向社会后缺乏适应能力,遇到困难无所适从。是生存能力退化了,还是生存条件改善了?大概兼而有之吧!不过,我们仿佛普遍忘记了一个铁的事实,人类已有了非凡的进步,人与自然界的对抗,不仅要靠充沛的体力,重要的是依赖大脑、依靠信息和信息所集中传输来的人类集体智慧。后辈比先辈更聪明、更灵巧,更注意借助科技和信息的力量,我们应当客观地面对已经变化了的时代和后代。

人类创造了现代文明。作为历史积淀和时代结晶的新一代,不仅要充分理解父辈的苦心,正确对待“龙凤”心态,而且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定要增强心理承受力,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全面磨砺自己,抵御住各种诱惑,尤其要增加非智力因素,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康的心理,锻造强健的体魄,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代表时代风貌的新一代。

主动消除“代沟”也是十分重要的。父辈们应和子女尽量增加平等友好相处的时间,在学习与游戏中取长补短,在生产实践中体验艰辛与收获的苦和乐,在日常生活中品味人生的情与趣。父辈与子女必须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前辈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深刻影响和激励下一代刻苦、奋进;毋庸置疑,后辈的热情与活力、现代意识与对新事物的快速反应,又极大地影响着父辈。

两代人承前启后,相得益彰,何其好啊!

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龙凤”心态,是一种不客观的病态心理,其本质是对未来不切实际的憧憬和虚幻。应当指出,继承前辈,却又要超越前辈;铭记前辈,而又要报答前辈,莫过于脚踏实地地走路,堂堂正正地做人,乃是最好的回报。古语道:恩重如山。父辈对后辈的深重情感和美好嘱托,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明白,对后辈来讲,父辈的恩泽是难以回报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深切的感叹,后辈的风采,时时冲击着我的心灵,其所谓抛砖引玉,浅而显,故名“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