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分类体系

在南北朝时,道佛面对面的论战中,道教被对方深深击中的软肋之一,就是道书的混乱无序,良莠不齐,正误难分。佛教的高僧们往往就用这本道书上的“矛”去攻那本道书上的“盾”,参加辩论的道教学者往往因不能自圆其说而让佛教高僧们耻笑。在道教学者深受刺激的同时,南朝刘宋的宋明帝也感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命当时南朝的高道陆修静统管全国道教、编纂道书,在皇帝的重视下,陆修静根据两晋道书中多次出现的“三洞”这个名称,作为道书的总称,并在其下分类,编撰了《三洞经书目录》和《灵宝经目》两部中国道教史上首次出现的目录编纂书籍。

因局限于道教“三”的特殊含义,“三洞”法式的分类体系,不能把早期道教天师道和太平道的一些道书包括进去,于是南朝梁的孟智周法师又提出了“四辅”的概念,这样,“三洞'和“四辅”七个系就把各个方面的道书都归于系列目录之下了。经过陆修静和孟智周两位法师的努力,最终确立了道经的“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体系,使道书本身系统化,也有利于道门中人的收藏和使用。

“三洞”这种分类方法不仅有深刻的神学意义,而且还体现了道学的哲理。

传说道教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在三清境中各说了十二部经书,写好后,保存在一个常人找不到的地方,到适当的时候再下界传道,这个放书的地方称为“洞”,一共有三个“洞”,这三个洞分别称为真、玄、神,分别放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的书。这三个天尊又分别被称为洞真教主、洞玄教主和洞神教主,他们所写的天书被放在“三洞”中,三洞便成了这些道书的代名词。

三洞中的洞真是指《上清大洞真经》系列的经书;洞玄是指《灵孟五篇真文》系列的经书;洞神是指《三皇经》系列的经书。

“四辅”就是指除三洞中各所属的十二类道书以外,还有四个系列的非常重要的早期道书,这四类早期道书分别成为“三洞”道书的辅助书。

四辅道书的名称是“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和“正一部'。“太玄部”是指《太玄经》系列,辅“洞真”的《上清大洞真经》系列,主要包括《道德经》及有关对《道德经》的批注本。“太平部”是指《太平经》系列,辅“洞玄”的《灵宝五篇真文》系列,包括《太平经》系列的所有道书o“太清部是指《太清经》系列,辅“洞神”的《三皇经》系列,包括所有的炼丹服食类的道书,主要以葛洪的炼丹著作为主“正一部”是指《正一法文》系列,这个系列是汉魏南北朝时天师道的所有经戒法:篆、科仪、祭醮等规程的道书,正是由于它是最原始的道书,所以它能起到辅“三洞”中所有道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