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王室内乱

子产年轻时有一个同门师兄叫申徒嘉,当时提到了他们都是伯昏无人先生的学生。那这位伯昏无人先生又是谁呢?

伯,有长者之意。昏,意味着韬光养晦,以此来比喻德行很高。无人,意味着物我两忘,境界登峰造极。

所以,子产的老师伯昏无人,其实是一个尊称,而不是其真名实姓。我们只能说,伯昏无人是位德行很高、谋略很高的师者。

在春秋,总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迷一般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但他们的弟子或门人,则一个个牛气冲天,纵横于春秋江湖。

所以,郑国之所以能够出子产这样的牛人,与有一位伯昏无人这样的名师教导是分不开的。

这位伯昏无人先生还有几位牛气冲天的弟子,其中一位叫列子,据说列子与老子孔子齐名,那是在战国时代的郑国牛人了,我们以后一定会讲到。

春秋时期的郑国,牛气冲得最高的当然是子产了。子产执政期间,郑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子产凭一己之力,让郑国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地位迅速得以提升,历经子产改革后的郑国,已经显现中兴之象。

子产被称为春秋第一人,这是属于郑国的荣耀!

如果世界能够一直太平下去,没有战争,没有列国争霸,那我们可以期待郑国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会一枝独秀,再次走向诸侯争霸舞台的最前沿!

但这是不可能的,春秋后期,随着楚国的日益强大,以及吴国的强势崛起和晋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加剧,由宋国费尽心机发起并有幸达成的弭兵运动只撑了四十余年,诸侯列强又开启了血腥的战火争霸之门。

四十余年和平后重新燃起来的列国争霸之战火,势必更凶更猛。郑国,终于在列强争霸中不断受到打击,慢慢衰落。

衰落中的郑国,自觉退出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与竞争,比如这一次,王室之乱。

王室又乱了,又出现了血腥的争夺天子之位的斗争。王室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乱一次,想当年,春秋,正是伴随着王室争夺天子之位而开幕的。

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750年,围绕着太子之位,申国、缯国等诸侯引犬戎入侵镐京,郑国积极勤王,郑国第一任国君郑桓公为勤王中壮烈牺牲。

第二任国君郑武公继续拥护周平王,在驱除犬戎、拥护平王、保王东迁中立下大功,受封王朝卿士之要职,获得制邑一带大片土地。郑国,由此而崛起。

公元前673年,在王室的王子带之乱中,郑厉公果断勤王,联合虢国平定王室叛乱,再次立下大功,获赏制邑以东大片土地。

郑国,在经历了数十年内乱后,由此而中兴。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又爆发了王子带之乱,此时的郑国却无力勤王,郑文公坐失良机,眼看着晋文公出兵勤王,获赏苏氏四邑。

晋文公借天子之赐命,闪亮登场于春秋舞台,成为春秋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现在,王室又乱了。天下正处于弭兵运动期,晋国和楚国两大超级大国已经实现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相处了,诸侯之争的战争暂时停止了,但王室却出来乱了一把。

但公元前519年,王室爆发王子朝之乱,大周王朝又出现了周敬王与王子朝东西二王并立的局面。

本来,晋国在一开始是支持周敬王的,但是风向变了,貌似支持西王王子朝的周王室大臣越来越多,东王周敬王的天子地位貌似越来越不保,晋国在继续支持周敬王上开始举棋不定。

郑国执政大夫游吉非常着急,看着晋国自公元前519年勤了一次王,将逃亡的周敬王送回洛邑,再在同年帮助周敬王在洛阳的郊邑立足了脚跟后,未再乘势打击在洛邑已经自立为王的王子朝。

支持周敬王是符合礼数的,只是郑国早就没有实力直接勤王了,作为周王朝的卿士,郑国必须做些什么。

但是,郑国到底该勤哪个王呢?

郑定公也很着急,他把执政大臣游吉找来,君臣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这当今天下最大的事件。

郑定公道:“爱卿,你看,由于先王宠信王子朝,故在先太子英年早逝后,多次表示要立王子朝为太子,导致甘、召、南宫等大家族都支持王子朝。

后来又偏偏不立他,结果导致了这场叛乱。先王也真是给王室找了个大麻烦啊。”

游吉喝了口茶道:“是啊,主公您分析得对,据臣所知,不单是几大家族都支持王子朝,百官臣工几乎都支持王子朝。可以说,在王室内部,王子朝的势力是非常庞大的。”

郑定公叹了口气道:“其实,王室势微,只要晋国真心实意勤王,这场叛乱很快可以结束。”

游吉笑道:“主公,臣倒不认为。眼下,王室内乱,已经成了晋楚两国互相较劲的筹码了。

王子朝生母为楚国人,楚国已经公开表态支持王子朝。

由于晋国对各诸侯最近非常过分,卿大夫又总是贪腐索贿,让各诸侯对晋国离心离德。

所以,齐国、鲁国、卫国等都是在暗中支持王子朝的,使晋国不敢再明着支持天子。”

郑定公皱着眉道:“那寡人该怎么做?该支持哪一方呢?”

游吉道:“关键是看晋国的态度了,至少我们不能明着反对王子朝,否则引发楚国不悦,对郑国没有好处。

这样吧,又到了朝见晋侯的时候了,就由臣陪着主公去一趟晋国,试探一下晋国态度吧。”

公元前518年6月,游吉陪同郑定公赴晋国朝见晋顷公。

晋国下军元帅范鞅非常钦佩郑国这位由子产悉心培养的执政大夫游吉,知道这是一位有学问有见识的贤大夫,便问游吉道:“夫子认为王室的事该如何?”

游吉忙谦恭施礼道:“元帅,王室这一次闹大了,我作为敝国的一介老臣,关心敝国内部的事都顾不过来,如同一个织布的寡妇,所担忧的是自己织的布不够用而已。

虽然几乎每天都在担心王室内乱的事,但如果自不量力,去操心王室内乱这样的大事,那必将招致祸患。

王室的事,是大国需要考虑的啊,现在许多诸侯都与敝国一样,对这场王室之乱到底持何态度,都因为大国的举棋不定而左右摇摆。

贵国作为王室重要倚重诸侯,如果不表明态度,不采取实际行动,我担心列国诸侯重新陷入纷乱,到时,贵国需要处理的问题就多了去了。”

范鞅一听,对啊,现在晋国态度不明朗,诸侯们岂不是乱了方向?

如果大家都明着跟楚国支持王子朝,那万一王子朝真的成了天子,对晋国大为不利!

范鞅立即建议中军元帅韩起必须对王室之乱高度重视。

两人商议了一番后,求见晋顷公,决定召集一场诸侯盟会,统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