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赶紧准备点寿礼
- 新婚夜!嫁给纨绔世子后我真香了
- 我不怕痒
- 2068字
- 2022-08-12 10:35:40
谢茯苓抿着唇,对朱南星道:“回家吧。”
望着她陷入雪里的绣鞋,朱南星柔声问道:“冷不冷?”
谢茯苓低头:“还好。”
这几天气温正低,还没化雪。踩在雪上,也不算冻脚。
想着,她抬起脚,跺了跺雪,试图把雪踩结实。
她忽然想起一件事:“朱南星,我们回去堆个雪人……”
“吧”字还未说出来,一团白球突如其来地朝她扑来。
“啪!”雪团撞上她的斗篷,雪沫子四溅。
谢茯苓呆愣了一瞬。
朱南星捧腹大笑:“傻了吧?哈哈哈……”
谢茯苓气急,弯腰捧起一抔雪,在手里团成球,对着朱南星的脸砸了过去。
“啪!”朱南星抬袖挡了一下,嘚瑟道:“想不到吧?”
说完,冲她扮了个鬼脸。
谢茯苓暗自磨牙,弯腰去团雪球。
冰冷的雪,把掌心冻得通红。可一动起来,她好像就不冷了。
团好雪球,谢茯苓朝朱南星一步步走去:“你给我站住!”
朱南星冲她吐了吐舌头,抓起一把雪朝她扔来。
谢茯苓被糊了一脸,气得咬牙道:“朱南星!你完蛋了!”
两人在官道上你追我逐,打得热火朝天。
漫天的白色里,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两人。
......
年后,春雪渐渐化开。
河岸的桃树、梨树、杏树和李树,都相继冒出花苞、新芽。
元宵节,积雪化尽,桃花尽数绽放。
清河镇,忽然就入春了。
田间地头,百姓开始劳作起来。镇子上,每日都很热闹。
郡王府的人,全都没种过地。
于是,朱南星专程花了银子,请了个镇上的种田高手,来郡王府指导种田耕地的技术。
这个主意,还是谢茯苓提出来的。
除了府中下人,禁军纷纷沦为农夫,认认真真地在郡王府门前的空地上坐着听了三天课。
听完课,朱南星问道:“能分清五谷了么?何时播种、疏苗、施肥,记下了么?”
所有人全都默不作声,面面相觑。
朱南星看向坐在椅子上的谢茯苓、朱远志和程琨爵,问道:“你们三个,记住了没?”
朱远志和程琨爵迷茫地对视。
谢茯苓端着茶杯,慢悠悠地回道:“惊蛰播种玉米,清明节播种水稻,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听见了没?”朱南星抬头,想踢程琨爵和朱远志一脚。
朱远志讪讪地道:“南星,我又不用下地干活儿,记这些干嘛?”
程琨爵也道:“南星,记不住不打紧,我爹书房里有农书,我去给你偷拿几本。”
朱南星气得骂人:“不学无术的小废物!”
朱远志侧头看向程琨爵:“程琨爵,说你呢。”
程琨爵敢怒不敢言。
谢茯苓扶额,有些无语道:“记这些做什么?你们难道就不会跟着镇上的百姓学?他们种什么,郡王府就种什么。”
朱远志和程琨爵齐齐恍然大悟。
“还是弟妹最聪明!”
“郡王妃说得有道理!”
刚下完课,京中就来了人。
这次,传的是口谕。传旨的,是熟悉的乔远山。
乔远山熟门熟路地把马骑到郡王府门口,笑盈盈地行礼:“奴才拜见清河郡王、郡王妃、东陵郡王。”
看见他,众人就知道没好事。
朱南星站姿如松,挑眉道:“乔公公,又来蹭饭了?”
乔远山笑道:“殿下别担心,奴才这次来,自己带了饭呢。”
说完,拍了拍马背上的褡裢。褡裢装得胀鼓鼓的,看来是有备而来。
乔远山环顾了一圈四周,开口道:“清河镇的变化,可真大。奴才一个来回,再回镇上,就快认不出这里了。”
“漂亮么?借钱修的!”朱南星不客气地道:“你这次来,是给本郡王送去年的俸禄来的?是的话,赶紧拿出来。郡王府穷得马上揭不开锅了。”
一旁,朱远志也开口附和道:“本郡王的俸禄,也还没发呢!我和南星,一人三千两银子,拿来吧。”
说完,伸出了手。
乔远山干笑了一声,道:“两位郡王殿下,奴才是奉命传口谕的。俸禄这事儿,它不归奴才管啊……”
朱南星顿时就不悦了:“俸禄没带来,你成天带这么多人来,要吃垮本郡王?”
乔远山心里苦哈哈。
他就一跑腿的,两头受气。
乔远山干咳一声,开口道:“先帝驾崩之后,藩王们各自前往封地。皇上登基之后,事必躬亲。
今年,总算能抽出空闲时间来。故而,皇上命奴才前来走一趟,传句口谕——两位殿下离京已久,不妨趁他寿辰,携家眷回京一趟,见见亲友。”
回京?哼!铁定没什么好事!
朱南星伸手揉了揉耳朵,道:“乔远山你说什么?本郡王没听清。”
乔远山愣了愣,就要复述。
一旁,程琨爵忙道:“乔远山,我爹今日没差事,您请去郡守府喝茶。”
说完,拉着人就走。
乔远山被一步三回头地拉走了。
朱远志佩服道:“程公子真够哥们儿!讲义气!”
说完,他又问道:“南星,你回京么?”
“回去送死?”朱南星挑了挑眉。
朱远志眼皮一抖。
朱南星咬着唇道:“想个法子,赶紧准备点寿礼,把人打发回去。”
朱远志听了,忙问道:“是奇珍异宝,还是古玩字画?”
“给他捉头野猪送去算了。”朱南星回道。
“野猪?”朱远志认真思考道:“野猪不太拿得出手,要不,去捉个熊瞎子?”
“也不是不可以。”朱南星应道。
两人越说越离谱,谢茯苓听得眼皮直跳,道:“送活物,万一在路上死了,谁去跟朱陵游面前煽风点火,你俩都得完蛋。”
朱远志耷拉着脑袋道:“这可如何是好?”
谢茯苓勾唇,道:“我有个绝佳的法子。”
......
翌日,一大早。
郡王府大门一开,二十个禁军就扛着各种工具,大摇大摆地往河里走。
一边走,还一边有说有笑。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田边地头,百姓们在为春耕做准备。
看见郡王府的人,不少人停下劳作。
很快,就见郡王带了郡王妃,大步往河边走。
身后,还跟着那个东陵郡王以及他的小妾,还有郡守家的程公子。
几个人,也是有说有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