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人生的88堂心理课
- 周婷
- 1438字
- 2022-06-23 15:34:32
角色分析:揭开“自我的社会身份”
想要清晰地认识自我,除了正确解读自我外,我们还需要进行“自我角色”分析。所谓“角色”,简单地说,就是“自我的社会身份”,包括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特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期待以及个体所扮演的行为模式的综合表现。
具体来看,形形色色的角色又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获得角色的方式,各种角色可以被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获角色。
先赋角色是个体出生时即被赋予的角色,如性别角色、血缘关系角色等;自获角色也叫“自致角色”或“成就角色”,指的是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进行过某种活动、做出过某种选择而获得的角色,如学位角色、职业角色、婚姻家庭角色等。
2.按照角色的规范化程度来划分,各种角色可以被分为规范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范性角色会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限制,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情都有明确的界定,如公务员、警察、军人、法官等;开放性角色是比较自由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如朋友、同学、顾客、子女等都属于开放性角色。
除了上述几种分类,角色还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如果个体在承担某种角色时,能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知道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有什么样的期待,这就属于“自觉角色”;但有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某一角色,只是按照习惯来行事,这就属于“不自觉角色”。
此外,人们在扮演各种角色时,还容易出现“角色失调”的情况。也就是说,人们对自我角色职责、义务的认知和社会、他人对该角色的期待不一致。比如,社会期待个体成为有良好价值观念、富有道德感、遵守行为规范的公民,但有的人却做出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行为,这种情况被称为“角色偏差”。
还有一类很常见的“角色失调”的情况是“角色冲突”。比如,在一个公司内,领导希望员工不计报酬、敬业奉献,而员工却期待领导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由于两种角色存在利益上的对立,所以很容易发生角色间的冲突。
即便是同一个个体,在扮演几种角色时,也容易出现“多重角色冲突”。比如,一位优秀的教师因为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认知过于深刻,回到家庭中也无法摆脱这种角色,习惯用指导性的口吻对家人说话。如果家人的某些做法不符合他的要求,他还会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家人进行训斥和教导……此时出现在教师身上的就是“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这不仅会让教师自己出现适应困难,还会让家人感受到很大的压力,甚至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为了避免角色失调和角色冲突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调整角色期待,采取合作态度。
对于不同个体发生的角色冲突,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各自对他人的角色期待。比如,领导期待员工为企业做贡献却不愿意拿出激励手段,而员工期待获得报酬却不愿意付出任何努力,这样的期待显然都是不合理的。因此,领导和员工都应当降低对对方的期待,合理地评估自己的行为,以合作的态度解决利益分歧,从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2.提升角色领悟,合理塑造自我。
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不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无法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引起适应不良问题,如个体出现焦虑、不满足感等应激反应。此时,个体应当对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并根据他人的反应不断调整,最终塑造出一个与角色相符的自我。
在做好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后,我们还应当积极地进行“角色实践”,也就是在社会行动中不断深化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领悟,直到形成习惯。这样一来,我们不但能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这个角色,还能够获得社会大众对角色的认可,有助于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