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障碍,源于不敢负责任

胡小懒在公司主要负责做企业策划方案,但由于客户提出要求的时间不同,有时不得不加班完成。

这周五快下班的时候,胡小懒收拾好物品准备走了,主管把他叫去说:“小胡,A公司的企划案又有了新的改动,你知道他们周一要看演示,你按我给你的信息对PPT进行调整,赶在周一之前完成!”说完后主管拍拍他的肩:“辛苦了,周末加个班,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胡小懒接过资料保证着:“没问题!”

他抱着一堆资料回了家,把自己扔在床上,动都不想动。他非常抵触进行方案的修改,毕竟每次的思路不同,修改比重做要麻烦,再加上要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实在是令他恼火。胡小懒挣扎着从床上坐起,看了一眼那一大堆的资料,又无力地倒下:“今天周五,就让自己休息一个晚上,明天再开始加班好了!”

结果,周六上午他睡到九点才醒,赖床到十一点才爬起来,磨蹭着泡了面打发了早餐与午餐,又睡了个回笼觉到下午三点。看着斜照的阳光,胡小懒终于决定坐到电脑前。他把带回的资料摊在床上,扫了一眼立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难度不小,不仅要将原来的方案打破重组,还要在新方案中插入新的信息,并将上下文融会贯通,很容易在修改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也是他最不擅长的。他郁闷地趴到资料堆上,一点动力也没有。

就这样,周六混过去了,PPT的光标还停留在昨天的位置。周日一早,胡小懒迅速地坐到了电脑前,准备及时开始工作,不要再拖延下去。

他刚坐稳就踢翻了脚下的半瓶可乐,顿时将周围乱堆的杂志和衣服都弄湿了。他不得不先清理这混乱的现场。花了大约十分钟清理完毕。胡小懒看看显得整齐许多的电脑桌,又看到四下乱丢的衣服、袜子、杂志、饮料瓶、方便面盒,想想还是收拾一下再做PPT吧。毕竟整洁的环境有利于开展工作,然后胡小懒快速地投入到了大扫除之中。收拾完毕已到中午,他坐在窗明几净的屋子里,决定吃饭、睡午觉,起来再开始工作。

这一觉胡小懒睡到了天色擦黑,他慌忙起来,匆匆忙忙地开始修改PPT,又是查资料,又是调内容,又是换图片。他一直忙到凌晨三点,才算是勉强完成了工作,疲乏至极的他叹息一声:“只能这样了,听天由命吧!”

等周一交了任务,听到主管说“可以了”,胡小懒才松了口气。他在茶水间和Frank声情并茂地说起了这个周末加班的惊险时,Frank说:“说到底,你还不是拖延症犯了!”胡小懒振振有词地说:“我没有拖延症,我只是选择恐惧症。比如面对周末加班赶策划稿和收拾屋子两件事,我就会陷入选择的恐惧中。要知道,我的屋子总是在周末才收拾一次,一周的脏衣服要洗,一周堆积的垃圾要清,还有那些平时乱放的杂志、文件、影碟,等等,这些也是需要做的。当然,赶策划稿也必须完成,不然周一就交不了。我只是在先做哪个后做哪个之间选择困难,并不是拖延!”

这话听起来貌似非常有理,有许多的拖延症患者定会频频点头认可。但是,选择障碍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与必做事项同时出现的另一选项,实际上是你逃避做事的理由,这件事很有可能也是必须要做的,就给了你一种心理暗示,“我做的这件事也是对的”,让拖延的事情造成的负疚感有所减轻,而不像是打游戏、看影碟之类的纯娱乐内容让人更有焦虑和自责。这样的逃避非常容易让拖延症患者接受,即使很快在不久后你就发现,这样的逃避实际上消耗了一定的时间,但是与真正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却毫无关联,并让人的负面情绪更加高涨。

当一件必须完成的工作和一件貌似必须完成的事情同时出现时,被拖延的那件,一般是自认为更有难度,责任更重大的那一项。对于一贯被拖延症所困扰的胡小懒来讲,整理屋子也是件非常讨厌的事情,只是相对于修改PPT而言,这种并不太费脑子的体力劳动显然更容易。虽然他在两种选择上更倾向于去收拾屋子,但这并不代表他能改变讨厌整理的毛病。

其实,这是一种“两弊相较取其轻”的选择,也是胡小懒了解自己真实内心的决定:既然两件事都挺讨厌的,不如借着要改PPT的时机,收拾一下屋子。如果他更讨厌收拾屋子,胡小懒可能会先开始做PPT,把PPT一再修改,拖延着不结束,以便将收拾屋子的开始时间一再压后。这是同样的道理。

胡小懒之所以常常逃避做PPT,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曾有一次失误,在制作PPT时引用了其他公司的内容而忘记把原公司的名字改成现在客户的名字,造成客户当场大怒,他被公司领导重责重罚。每次一做PPT,这件事就不由自主地冒出来,让他产生抗拒心理。因为这次痛苦的记忆,让他总担心自己会再次失误,造成的损失要让他承担,这个责任压得他难以喘息。结果越害怕越拖延,越仓促上阵,越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变成了恶性循环。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拖延症呢?其实就是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本能也是自然进化的规律。同样的道理,人会本能地选择让自己舒适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痛苦的事情。其实拖延症就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在人犯懒的时候,总能给自己找个说服自己的像样的理由,还骗得洋洋自得。

在两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中,大脑本能会选择容易完成的一个,那么不管这个任务是不是最紧急的。这样,真正需要去做的任务就被拖拉下来了。基于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将手头需要做的事都列出来,有一些是容易的,有一些是困难的,那么将一件最紧急要做的事情1标注出来,选择一件比它更难完成,所需时间更长,但是不够紧急的事情2列在表中,经过这样的比较,那件必须要做又最紧急的事情1就显得不那么难做了。根据避难选易的原则,我们就成功地实现了自我欺骗,这样,既解决了所谓选择难的问题,又实现了正视应做任务的目的。

戒拖小贴士

1.“两弊相较取其重”,简单选择容易行。

2.责任不因逃避而不需承担,越准备得充足,完成得越好,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