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海桑田:移居香港的内地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
- 高洪波
- 714字
- 2024-10-30 02:51:31
序一
高洪波博士的《移居香港的内地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无论从音乐艺术、文化研究及社会发展史方面来看,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项目,并使这一群对香港早期音乐发展贡献至深的艺术家们,不至于为人所忽略,也对他们的音乐创作予以肯定,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书中所述的前辈作曲家们,我是在大学生时代就已经分别拜会过,对他们的声乐及钢琴曲都熟悉。是他们在香港最早期的音乐教育发展旅途上,打好了一种富有民族文化的基础。他们无论在院校以及私人教学中,都培养了无数的音乐人才——包括当年在中、小学教音乐,但找不到合适进修课程的老师们;在工作的成年人,但热爱音乐的“发烧友”;希望将来在音乐事业发展的年轻人;还有部分甚至是之后到海外深造研究生课程并学成后回港做贡献的专业人士。此外,这几位前辈们自己及其学生亦组织合唱团、乐团等,对推动香港的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他们的部分作品仍在香港广泛地被采用,包括编入教科书中。
高洪波博士在汪毓和研究员的清晰指导下,梳理了这一段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历史。我有幸参与其中,在2008年1月受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特聘为当时在读博士研究生的高洪波这部毕业论文的第二导师,这使我总算可以向这批充满个人传奇故事的前辈们,献上我最诚挚的敬意。高洪波博士在研究、搜集资料及写作期间,一丝不苟,谦逊诚恳,作了多次与不同人等的面谈访问,难怪论文获得了全国第六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博士组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
我作为一个香港出生、长大、受教育及在港工作的作曲家,对高洪波博士在书中的多角度思考及分析,完全认同及高度欣赏。谨向各位全力推荐。
陈永华 教授 太平绅士
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 主席
前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 系主任
2020年12月31日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