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跨境电商是卖家“出海”的利器

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的进出口比例接近1∶4,可见,出口电商仍然是跨境电商的主流业务形式。受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海外线下贸易市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线上购物几乎成为全球普遍的消费形式。跨境电商成为卖家“出海”的利器。

1.1.1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格局变革

提起数字经济,很多人都不陌生。如今,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格局。面对这一趋势,跨境电商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深层次逻辑,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抓住机遇。

1.数字经济促进贸易主体多元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而数字技术显著降低了个人和企业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门槛。数字技术不仅降低了贸易进出口的成本,还使海内外交易双方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物流也更快速,个人和中小企业都能够负担得起跨境物流的费用。中小企业的参与也倒逼大型跨境电商企业转型,贸易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贸易市场总体呈现普惠性特征。

2.数字经济推动贸易产品多样化

数字技术打通了信息共享渠道,也打破了贸易市场中时空的限制,使得跨境电商企业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同时,由于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模块化发展,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3.数字经济使得贸易生产组织结构智能化

传统的市场协调成本非常高,而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市场分工的细化,使得市场协调成本不断降低,在赋能市场生产组织结构的同时,还拓宽了信息渠道,使交易双方获得的信息是对称的。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智能化发展。

1.1.2 跨境电商与外贸有何区别

很多人将外贸与跨境电商混淆,虽然二者都是做进出口贸易的,但二者并不等同,跨境电商更像传统外贸与电商平台的结合体。跨境电商与外贸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1.业务主体方向

外贸的业务主体方向是维护买家关系。因为外贸需要稳定的客源支持,所以新老客户的开发与维护比较重要。

跨境电商的业务主体方向侧重于商品销售。虽然跨境电商企业中也会有售前客服和售后客服,日常也会发布一些营销广告,但业务主体方向依然是销售商品。

2.业务主体内容

外贸的业务主体内容规模较大,总利润较高,在买家收到货物之前,外贸企业并不关心运输流程以及港口等问题。他们更看重的是交货日期以及合同要求,因为只有交货成功,并做好售后工作,一单交易才算彻底结束。

跨境电商的业务主体内容规模远不及外贸,其总利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成本的控制以及销量的提高,因此运输、仓储等环节都是必须重点考虑的,而交货日期以及合同要求不是那么重要。

3.交易方式

外贸的交易方式多为线下交易,侧重于和买家面对面接触和商谈。从合作开始到确定合同,重点环节几乎都是通过线下接触来确定的,只有一些临时问题会通过视频会议或邮件解决。

跨境电商的交易方式几乎都是线上交易,从买家对商品感兴趣、咨询,到下单、付款,整个流程都在线上进行,售后服务同样在线上完成。

4.税收政策

外贸订单的规模往往较大,在海关申报税款一定要严格遵循相关政策,一项应纳税种都不能落下。

跨境电商的本质是网络购物,税收上的操作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缴纳行邮税即可。一些卖家会将税费包含在商品价格中,一些卖家则要求买家另付关税。

5.商业模式

外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企业端对企业端,即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模式,需要企业内部多个组织的协调配合才能够推动订单的完成。

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企业端对个人端,即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消费者个人)模式,虽然也有个人卖家,但更多的还是企业卖家。跨境电商更追求利润空间的提升。